人造的
食品丑闻频出,中国人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化学名词,在一个层出不穷的食品丑闻逼着每个消费者必须成为"化学家"的时代,无疑,这种"食品安全问题资料库"是非常实用、非常必要的。还有什么是安全的、可以吃的呢?不用问专家,不用饭前"百度",翻翻这本汇集了数年来媒体对食品安全报道的新闻资料库就可以了。食品丑闻此起彼伏,人们是很容易遗忘的,丑闻很容易在新闻热点的迅速转换中被淹没和遗忘,拒绝遗忘,让有毒食品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也需要这种"新闻资料库".
这样的报告,不是政府部门做的,不是媒体和公益组织做的,而是出自一个尚未毕业的大学生之手。面对这份实用的资料库,我们除了汗颜和羞愧之外,就是敬佩不仅是敬佩他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出了这份庞大的报告,更敬佩他通过这份报告表现出的公共精神和公共责任。
面对当下那种可怕的食品安全状况,面对身边层出不穷的有毒食品,我们多数人表现出的一般都是批判、抱怨、恐惧、震惊、忧虑、哀叹、痛心、谴责、无奈等表情,对监管部门的批判,对奸商的谴责,对"不知道吃什么"的恐惧,对道德沦丧的痛心,对"从不吃自己做的馒头"的震惊这些情绪都可以理解,但都属于只能扩大怨愤而无助于问题解决的消*情绪。大家都谴责奸商,都抱怨监管者,除了发泄了情绪和滋长了非理性的恐惧外,对摆脱这种困境无济于事。
而这位叫吴恒的工科学生在亲身遭遇有毒食品、看到那么多丑闻后,并没有停留于对现实的悲愤和对丑闻的批判中,而是想到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让其他人能尽可能地避免这些有毒食品,如何让更多人识破那些问题食品。于是,他想到了做一个新闻资料库,从海量的问题食品报道中筛选出有明确来源、有受害者的数千篇报道,为每篇报道提取了包括事发地、涉及食品的种类、对人体有害的原因等在内的关键词,将细分为造假、过期、添加剂、混有异物、包装材料有问题、无证经营等10种类型,非常实用。别人只是抱怨,他却能行动起来做改变现实的事,这就是他作为一个公民超越一般人的公共精神。
他的公共责任不止如此,还表现在,不仅是寄望于监管部门或商人的道德觉醒,而是致力于推动其他公民参与到拒绝有毒食品的行动上来。他完成资料库后,还撰写了题为《掷出窗外:面对食品安全危机,我们应有的态度》的报告。"掷出窗外"源于美国的食品安全史,美国当年也曾经历过这个食品安全丑闻泛滥的阶段,作家根据芝加哥一家肉食加工厂可怕的生产场景写成《丛林》一书,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吃早餐时读到该书,突然"大叫一声,跳起来,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又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抛出窗外".罗斯福随后与作者见面,推动通过了《纯净食品与药品法》,并创建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前身。吴恒也呼吁民众参与到对有毒食品的抵制中去,称"掷出窗外"是每个人面对食品安全这种公共问题应有的态度。
不是无奈抱怨,而是让每个人为改变现实贡献公民的力量,这种积*的态度,是一个公民面对危机应有的姿态。这个问题上,吴恒给我们上了一堂公民课。
志愿者版"食品安全报告"的三重警示
文/李英锋
复旦大学硕士三年级研究生吴恒在网上征集到34名志愿者,建立《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他们筛选出有明确来源、有受害者的2107篇新闻报道,制作2849条记录,提取出事发地、食品种类、对人体有害的原因等关键词。吴恒说他的目的是想让不明真相的民众认识有毒食品。(6月20日《中国青年报》
当下,民众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不断增长,已经对"食品安全靠大家"迅速达成了共识,民众通过举报违法生产经营食品行为、对食品安全事件进行舆论监督、对食品安全监管建言献策等方式参与食品安全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显然,硕士生吴恒和34名志愿者制作公布"食品安全报告"的行为就是一次对食品安全的积*参与和急迫表达。
与正规的食品安全报告不同,志愿者版的"食品安全报告"没有宏篇大论,没有成绩措施,记录的都是有媒体报道佐证的问题,这些问题记录种类多,数量大,跨越年限也较长(从2004年到2011年,对于食品安全具有三重警示意义。
其一,对食品安全立法的警示。应该承认,我国的食品安全立法在不断发展,2009年6月1日,《
其二,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警示。多年来,诸多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也付出了一定汗水,但毕竟还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难以令民众满意,说得刻薄一点,志愿者版"食品安全报告"中的每一条问题记录都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一个工作漏洞,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该以自责的心态归纳整理志愿者版"食品安全报告"记录的问题,分出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汲取教训,找出应对措施,堵住工作漏洞,避免以前发生的或在外地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在本地本部门辖区再次发生。
其三,对消费者的警示。食品安全的提高同样离不开消费者,理智的鉴别、抵制既是对消费者自己的保护,也能够倒逼食品生产经营者加强自律。广大的消费者也应该从志愿者版"食品安全报告"形形色色的案例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学习有关自我保护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中国食品安全报告须有官方版
如果本职工作足够的"给力",又何劳网友越俎代疱?有关部门不能再无动于衷、漠然置之下去了。在此,笔者郑重呼吁官方版的中国食品安全报告须尽快出台。
人造的鸡蛋,塑料造的银鱼,糖水变的蜂蜜,猪肉变的牛肉……在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当下,人们对有毒食品的报道已见惯不惊。然而,复旦大学硕士三年级研究生吴恒却看不下去了,他用一个月时间,和34名志同道合者一起,做了一个《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
(6月20日《中国青年报》
面对这个民间版的 《中国食品安全报告》,笔者除了感动、感慨之外更有呼吁。一个月完成的报告,有模有样且内容颇丰,但让人没想到的是编制报告的人力成本居然为零,没有任何物质回报与索取,所有搜集数据和建设网站的工作都是志愿者义务完成的。这种不计个人得失、矢志公益的志愿者精神着实让人感动。
"共同建立一个中国食品安全数据库"的倡议,网上甫一发布就应者云集。仅仅在1天之内,就征集到了33位志愿者,包括22位"80后",3位"90后",甚至还有一名高三的学生。这不禁让人感慨,那些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如果也能拿出这般高涨的热情积*履职、踏实工作,该多好啊!
然而,揆诸现实,则常常又是另外一番令人沮丧的情形,就以前不久曝光的"毒豆芽"事件为例当沈阳市打假办会同公安、工商、质监、农委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时,各个职能部门各抒己见,大打"太*",工商、质监、农委等部门均称"不归我管",并阐述了各自的理由。这就是所谓的"十个'大盖帽'管不了一颗'豆芽菜'".
该管的职能部门说 "不归我管",不该管的网友却"一呼百应",这是怎样的一种错位呢?面对这个民间版的 《中国食品安全报告》,有关部门难道不应该感到羞赧吗?如果本职工作足够的"给力",又何劳网友越俎代疱?有关部门不能再无动于衷、漠然置之下去了。在此,笔者郑重呼吁官方版的中国食品安全报告须尽快出台。
说起来,类似中国食品安全报告的东西,官方其实也有。可那几乎全是笼统的、面上的、例行的一些大而化之的数据而已,所列问题也是共性的、粗疏的,而像民间版这个由一桩桩活生生食品安全事件串成的,有血有肉的食品安全报告则付之阙如。
如今民间版的出来了,让人眼睛一亮、精神一振,但我们也应看到它的"先天不足"之处正如网友总结的那样,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几个特点:涉及面特别广、违法手段特别狡猾、危害特别巨大、查处特别困难。因此,网友只能根据媒体报道出来的统计,自然难免挂一漏万,同时也缺乏权威性。所以,该报告专门添加了一项"我要补充".蒋文龙
(本文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