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安全再起激辩

百检网 2021-11-15


          新的战略制高点还是生态安全的杀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认为,应当不失时机地推进转基因作物新品种产业化。而绿色和平认为,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应慎之又慎,在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决策过程中,应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两会热点■本报记者  杜悦英

    转基因食品到底是现代农业发展新的战略制高点,还是生态安全的杀手?中国到底该不该发展转基因作物?*近两年来,类似争议从未消歇。

    曾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力挺发展转基因育种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  ,今年继续为转基因作物未来的发展呼吁。

    去年"两会"时,本报记者几次遇到他。每一次,他身边都围着不少记者。"听说过转基因这个名词,但不听您讲,还真不知道转基因是怎么回事。"和大多数公众一样,真正了解转基因食品的记者并不多。

    令黄大  高兴的是,今年与他交流转基因问题的记者明显对相关问题熟悉了很多。

    与此同时,公众对此的了解程度也在加深,恐慌在减退。"前一段时间中科院在6个城市做调查,60%的受众表示愿意接受转基因稻米。"黄大  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今年,他的关注点是转基因作物新品种产业化,他认为这方面应当"不失时机地推进".

    据他介绍,全球转基因作物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的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比上年增长了10%,达到了1.48亿公顷。目前全世界3/4的大豆、1/2的棉花、1/4的玉米和1/5的油菜种植的都是转基因品种。

    他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转基因作物育种在经历技术成熟期和产业发展期之后,已进入至关重要的、以抢占技术制高点与经济增长点为目标的战略机遇期。目前,全球已有涉及抗病虫、抗除草剂、品质改良等13类目标性状、24种转基因作物投放市场。但是,绝大部分核心技术被少数几家跨国公司控制。

    黄大  提醒,今年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建立独资或合资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其抢占中国转基因作物市场的战略意图愈加明显。转基因玉米进口数量日益上升,2010年,国外转基因大豆进口数量达5400万吨,国内大豆加工业几乎被国外公司左右。如果发展中国家不能加快转基因作物和种业发展,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将逐级放大,甚至有可能控制一个国家的农业命脉。"应当加快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

    对于公众关心的食用和环境安全问题,黄大  表示,转基因作物在世界范围内产业化15年来,迄今并未发现有科学实证的食用和环境安全问题,依法审批生产的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当然,也要对转基因技术继续深入研究,加强监管,预测、防范和控制可能的潜在风险。

    对于玉米、水稻等转基因品种,他认为,中国目前的技术水平,已经可以尝试进入产业化。但他也表示,一个品种是否该进入产业化阶段还要综合考虑技术之外的多重因素。

    在采访中,也有一些人对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持保留态度。

    绿色和平食品农业项目主任方立锋对本报记者表示,在该组织和清华大学媒介实验室联合做的一项调查中,超过六成的消费者表示不会选择转基因大米。

    "转基因技术作为实验室研究没有问题,但目前世界上大规模种植的棉花、玉米和大豆等转基因品种并非人类主粮,其对环境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长期预期效应持续观测。"方立锋表示,从世界范围看,增加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主要来自巴西的大豆。世界范围内对转基因作物的长期生物安全评估仍然不够,"应随时观测预期效应".

    绿色和平认为,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应慎之又慎,特别是水稻,作为中国人*重要的主粮,其*终商业化的审批应当谨慎。建议相关部门健全政策、法规,加强对消费者参与权、选择权的保障;在转基因作物和食品商业化决策过程中,应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