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国内油脂类期货全线下跌。
此时,一则消息正在疯传,中国将降低豆类商品
传闻能否成为事实还有待进一步确认,影响则在继续发酵,当天晚间CBOT大豆3月合约大涨2.8%,第二天一早黑龙江竞价销售大豆,计划拍卖的20689吨黑龙江大豆全部流拍。
一位大型油脂企业内部人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也是从市场获知了这个传闻,并没有得到权威确认。
仅从下调关税的逻辑上似乎很好理解,那就是降低大豆进口成本,缓解油脂压榨企业的生存压力,同时缓解农产品[17.18 -2.16%]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
不过,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没有获得确认的调税传闻,真实性非常值得商榷,即使*终关税下调的消息获得确认,其影响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上述人士就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降低关税带来的成本价格下降,很可能被国际市场价格上涨所抵消。
事实上,历史上大豆价格下调就曾经出现过类似情况。中国降低关税,国际市场就开始炒作中国需求,*终财税部门降低关税往往是为国际市场大豆价格进一步上涨买单。
没有确认的消息
国家下调农产品进口关税。2月17日的这一传闻,迅速搅动了国内大豆和油脂期货市场。
当日,大连豆油、棕榈油、郑州菜籽油全线下跌,受此影响,当日CBOT大豆大幅走高。
而此前,美盘大豆正在深幅回调。此前连续5日下跌,美豆期价触及七周低点及60日均线,各方消息也显示,全球范围内的大豆需求正在放缓,同时预期供给增加。
美国农业部报告称,截至2月10日当周,大豆
传言助推,加上低价吸引技术性买盘回场,主多买盘推升大豆期价大幅回涨。
但是记者追踪该条消息来源则发现,此次关税下调消息传闻,离*终确认还有一段距离。
消息来源实际上是路透社报道的有消息人士周四透露,中国商务部就下调一系列进口税率向其他部委征询意见。
该消息人士称,商务部希望促进中国匮乏资源及高科技产品的进口,报道称该官员曾在春节后见到商务部的这份文件,细节还有待其他部委的讨论,*终方案在中国国务院通过后才能实施。
东方艾格农产品分析师陈丽娜则表示,即使关税政策调整,大豆的调整可能性更大,豆油进口量并不大,2007年曾出现的关税政策调整,也是大豆进口关税从3%调整为1%.
实际影响有限
有分析人士则表示,即便这一消息*后获得确认,*终效果很可能也不容乐观。
事实上,早在2007年,中国就曾宣布实施类似关税下调政策,规定大豆进口关税的税率从3%降为1%.*终政策却陷入尴尬境地,国内的税收优惠政策,往往为大豆出口国价格上涨、税率上调买单。
进口国通过降低关税以期降低进口成本,增加进口量以缓解供应的压力,出口国则实行新的税制上调关税,进口国和出口国往往展开在油脂油料上的关税大战。
在2007年油脂价格高企和国内菜籽和大豆大幅度减产的双重背景下,为了缓解国内油脂供应的紧张局面,中国曾决定对大豆实行临时进口关税,规定在2007年10月至12月的三个月期间,大豆进口关税的税率从3%降为1%.
但在关税下调之后,国外市场大豆价格却齐刷刷地上涨,完全抵消了国内关税下调所带来的进口成本下降。此后,管理层又将大豆临时进口关税的税率期限两次延期,将原本2007年12月结束的政策延长至2008年9月30日。
与中国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印度。印度政府在2007年曾四次下调了油脂的进口关税,但由于国内的供应紧张以及CPI的居高不下,印度政府迫不得已决定再次下调油脂油料的进口关税。
恰恰相反,油脂油料的出口国则开始实行新的出口税制。阿根廷政府决定实施累进制粮食出口关税,即当出口价格上涨时,出口关税也随之上调。根据阿根廷政府的规定,2008年,3月11日大豆的FOB价格为538美元/吨,大豆出口关税将从35%上调到46%.
同样,全球棕榈油生产**大国的印度尼西亚也决定从4月份开始上调毛棕榈油的出口关税和基础出口价格。将毛棕榈油的出口关税税率从当时的10%上调到20%,基础出口价格从988美元/吨上调到1196美元/吨。
关税的调整显示出进出口国之间对于油脂油料资源的激烈争夺,显而易见,进口国调低关税的政策并没有给进口企业带来太多的实惠,反而为国际炒家们提供了新的炒作题材。
进口的一方想通过下调关税来降低进口成本,促进贸易商的进口,以缓解国内供应紧张的状态;而出口的一方则通过上调关税以使国内的油脂油料能卖个更好的价钱,一方面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使国家税收增加。
关键在定价权
关税下调未必能降低企业的进口成本,结果往往是有定价权的出口国*终获益。作为全球**的大豆进口国,关税调整显然不是*佳选择。
按照现在价格测算,按进口大豆到港价格4300元/吨,豆油10000元/吨计算,若该传闻成为事实,进口成本方面,大豆将下降84元/吨,豆油下降400元/吨。这将提升进口大豆及豆油在中国的竞争力,从而提振美豆出口情况。因此,该传闻当日即推动国际市场大豆上涨。
但是这一政策无论是对国产大豆还是食用油压榨企业,都很难说得上是利好因素,即使是降低关税直指的通胀因素,效果也非常有限。
尽管进口关税降低2%,可以降低进口成本,但受此消息影响,2月17日**CBOT大豆3月合约却大涨2.8%,外盘价格**上涨的幅度就完全吞噬了降低的成本。如果国际市场进一步炒作中国需求,南美和美国大豆市场出现大幅上涨,将会是大概率事件。
事实上,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下调关税都不是明智的选择。从基本面看,不管美国还是中国东北,大豆都是丰收的,真实供求并没有出现问题,市场价格上涨完全是国际炒家炒作中国需求。国际炒家看准中国还会大规模购进大豆,大肆做多,国际市场价格持续走高。
业界普遍认为,宏观调控部门增加抛储量、降低价格,满足国内企业的需求才是降低食用油价格、缓解通胀压力的明智选择。
业内人士分析,实际上中国手中持有足够多的大豆,完全能够满足需求,国际市场也不存在大豆供给不足的问题,此前市场预期供给增加、需求减缓就是证明。
上市大型
大量抛储风险则同样存在。如果国际炒家看准中国手中储备已经抛完,或者储备不多,再次大肆做多,继续炒高价格,而到时中国企业和国储仍要继续购买,到时候为大豆上涨买单的仍然是中国。
但是不管怎样,在如今的豆类甚至不少农产品领域,中国处于被动地位,关键还在于不掌握定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