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郑糖涨势强劲,接连创出新高。但近期随着1月份
特邀嘉宾:
首创期货研发部经理 董双伟
倍特期货研究中心主任 李攀峰
华泰长城资深分析师 陈维倬
一德期货**分析师 杨志昌
方正期货资深分析师 陈 阁
招商期货研究所研究员 李志阳
主持人:在全球通胀呼声高涨,以及国内调控政策预期加强的态势下,白糖受此影响的程度有多大呢?
陈阁:自国内政策调控以来,控制物价上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近来大宗商品纷纷反弹,白糖期货春节前后再现强势上涨。但刚公布的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再次显示我国通胀压力加大,这使得市场对于国家进一步收紧流动性的担忧情绪加剧,加上白糖进入榨季高峰,春节消费概念淡出,短期内白糖可能面临一定程度的季节性调整。国家调控政策收紧已成为常态化,对国内糖市影响有限。尤其是本榨季食糖增产未必能达到预期,国内又存在较大供需缺口,制糖成本提高等,这些都有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糖价继续高位运行的推手。
主持人:前期广西等甘蔗主产区都遭遇了霜冻等灾害性天气,霜冻对糖分的影响有多大,是否会实质性影响到全国的食糖增产预期?
李志昌:一方面,低温天气使得叶片光合作用减弱,影响有机物的形成,造成蔗茎空心,重量下降;另一方面,昼夜温差在10℃以内,糖分很难得到有效积累,甚至出现糖分还原,蔗汁品质降低,*终影响甘蔗出糖率。据悉,截至1月末,占有食糖半壁江山的广西省累积入榨甘蔗3240万吨,同比减少299万吨,减幅8.5%;产糖率为11.79%,同比下降0.67个百分点。截至1月末,全国产糖564.92万吨,榨期走完一半,以此估算,全年食糖产量将在1130万吨左右。因此,新榨期食糖产量将明显低于去年11月初桂林糖会官方预估的1200万吨。从甘蔗与食糖联动价测算全年糖价峰值,上榨期3900元/吨对应上榨期郑糖指数5870点的峰值,同比计算本榨期5800元/吨应该对应郑糖指数8730点的峰值。因此,虽然短中期随着消费淡季的到来,食糖供应加速促使糖价易跌难涨,但长期来看食糖价格再创新高值得期待。
主持人:随着中国白糖贸易量的逐渐增加,国内外糖价价差逐渐缩窄,高企的原糖价格对国内食糖价格的支撑力度有多大呢?
李攀峰:我个人有三点看法:**,国际糖价能否持续强势?从国际食糖自身基本面来看,由于印度等产糖国产量下调,全球食糖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供应压力有限。另从,从食糖的商品属性看,同属经济作物类的棉花、可可、咖啡等品种均明显强于食糖,在同类的整体强势中,食糖会受到较强的比价效应拉动,我们对国际糖价维持强势具有信心。第二,从国内来看,2010年末罕见的寒冬再次损伤了产区甘蔗,据了解,广西白糖估产量已经被调低到650万—620万吨,前期增产预期不在,若此估产量成为定论,则意味今年国内食糖产量不仅难以实现增产,甚至可能出现减产,年度供应缺口可能进一步放大到330万吨以上。此点意味着国内具有更强势的独立基本面。第三,综合上述两点,我们认为,国内食糖和国际食糖的价差有缩小的可能,国际糖价保持对国内食糖的上行拉动能力,而两者间的价差也会对国内糖价有强的支撑。
陈维倬:高企的原糖价格造成进口成本高于国内成本,影响到一般贸易性进口积*性。因此,只要国外原糖价格不低于30美分,一般贸易性进口操作就变得不可行,只有原糖价格位于26美分,折算成国内价6800元才有可操作性,目前远月ICE10价格25.35美分已初步具备条件。
主持人:随着进入2、3月份的消费淡季,以及产量的逐渐明朗,糖价是否面临季节性回调?通过郑糖上市以来,历年一季度的走势,能否找到一定的规律?
董双伟:从统计规律来看,自郑糖2006年年初上市至今,除2009年受益中国4万亿投资,全球推出货币扩张政策刺激经济,引发商品市场集体止步金融危机后的跌势展开上扬外,2006、2007、2008以及2010四年间,郑糖在一季度中后期(2、3月份触及历史或阶段性高位后,均展开回调,并贯穿整个二季度,乃至三季度前期,2008年跌势更是持续至四季度初期。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国内食糖进入收榨高峰期,产量变数犹存。预计2月下旬广西会议将给予一定指引,在此之前,期糖将更多受周边商品市场氛围、资金面的影响。同时,接下来国际主要产糖国,尤其是印度、澳大利亚食糖产量、出口量变化,以及ICE原糖价格的变动也将对国内食糖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预计在季节性利空与不确定性因素尤其是国际市场犹存的共同制约下,郑糖行情仍将经历一段时间的高位宽幅振荡,继续攀升的行情可能暂告一段落,等待消息面明朗之后,再决定中期趋势性方向的选择。此阶段从操作层面来看,短线技术指标做好进出选择为宜,而对于趋势性持仓思路者,*好离场观望。
李志阳:进入三月后,伴随产量的逐渐明朗和传统消费淡季的到来,糖市偏向调整,只不过调整的幅度不同而已。目前,本榨季供给依旧偏紧,糖市回调的幅度有限,但是随着消费淡季的来临和产量的逐渐明朗,糖价从历史高位回调的概率在逐渐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