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大蒜的**次亮相,就让敏感的杨桂华嗅到了蒜市不寻常的气氛。 3月,蒜苗才长到小腿肚子,田里的大蒜已经“名花有主”了。在山东的一些大蒜主产区,金乡、鱼台等,很多蒜商提前出手,先期“圈占”了部分蒜农的蒜地,控制蒜源,豪赌2010年大蒜价格。 流通领域的资本提前进入生产领域,这有点不寻常。“包地块的价格春节前才3000元/亩,3月底就涨到4000多元了,蒜商重金包地块,让大家对大蒜的高价预期特别强烈。根据蒜商的成本,大蒜收购价2元钱都不赚钱。” 在大蒜产业里打拼很多年了,杨桂华还是心里没底。他做了一个慎重的决定:今年不冒险,自个儿不收蒜了,就在交易大厅里看他人打拼吧。
价格苗头印证了杨桂华的判断。市场上,各种炒作的声音纷至沓来,国家发改委明令严打恶意炒作和囤积居奇,杨桂华感受到了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
6月,等不来大户蒜商
杨桂华看着他们愁眉苦脸,心里替他们着急。 在金乡,有“立夏见新蒜”的谚语,但受春寒天气影响,今年新蒜上市“迟到”十多天。新蒜收购一开秤,就呈“高开高走”上涨走势,不到一个月,优质鲜蒜价格就由5月22日的每斤一块三四涨至6月中旬的约3.6元,创历史新高。 按理说,蒜农们应该高兴,但他们却高兴不起来。他们每天排着长长的队伍,挤在南店子市场,形成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队。 “6月初,大蒜普遍上市了,大蒜商基本也到齐了,但他们都不出手,价格太高了。”
大蒜商不敢出手的原因,除了价格高,还有一个担忧,怕自己成为第二个“朱熹刚”。当时的金乡疑云密布,有人说朱熹刚因为炒作大蒜价格被抓了;有人说抓错了,抓了又被放了;有人说朱熹刚跑了。由于当时公安机关还查无定论,没有公布权威信息,于是,传言像长了翅膀一样,经某些喜欢添油加醋、捕风捉影的好事者一番加工,传遍了金乡。
11月,闻跌色变
他庆幸自己今年没有存蒜,不用过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 从9月底开始,居高不下的大蒜价格开始震荡向下调整,这让大蒜储存商心里充满了忧虑。“到11月,每斤跌了近2元。” 不少蒜商心急火燎,他们拿着样品来找杨桂华登记,“我急等着用钱,如果有人要,请优先卖我们的吧。”有人这样请求。杨桂华很理解来客的心情。 “今年大蒜收购有个特点,价格参差不齐,从3元-6.5元不等,以5.3元的销售价格计算,有不少蒜商就赔钱了,还有很多挣扎在亏损和保本的边缘。在金乡,储存500吨算一个中等户,大蒜价格每斤波动1分钱,这个中等户就要挣或赔一万,现在降了2元多,那就要少挣200多万。大蒜被称为‘白老虎’,绝不是徒有虚名。”
12月,尴尬的年终判断
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知道,现在究竟卖了多少蒜,冷库里还有多少蒜。这让不少蒜商心里充满了忧虑。 在杨桂华眼里,圣诞节和元旦是国际市场大蒜需求量较大的时期,春节是国内需求较大的时期,但12月马上就结束了,大蒜市场仍旧以稳定为主,没有迎来蒜商所期盼的年末大冲关。 “目前,5个瓣的蒜价是5.3-5.4元/斤。有人说,过年的时候蒜价能冲到8-10元钱,有人说,能跌到3-4元钱,截然相反的判断。这么大的差距,还是因为对库存到底多少不掌握,40万吨和50万吨,看起来只差10万吨,差距不得了。还是希望有一个政府部门来管理,让蒜农知道该种多少,蒜商知道该存多少,这不是一个地区能管得了的。” 天天盯着大蒜行情,日日看着门前几百号蒜商你争我讨,杨桂华对年终的蒜市有自己的判断。“还是以稳定为主吧。”记者 刘红杰
去年的这个时候,金乡冷库的大蒜已经卖了55%了,今年是否到了50%,都还是个未知数。到年底了,金乡县南店子大蒜交易大厅经理杨桂华对这个数字牵肠挂肚,因为这个数字,关系着大蒜的走势。 从年初的圈地抢蒜到发改委重拳出击,红火的蒜市如今显得平静了很多。但杨桂华依然徘徊在蒜市起伏的漩涡里,“不正常”,这三个字,几乎成了他虎年的口头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