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卫视《天下天天谈》9月24日播出:从标签中了解
嘉宾: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
特约评论员 朱修阳
主持人:罗旭
编导:刘颖 徐士悦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天下天天谈》。*近卫生部对一则政协提案的答复,让
一场面粉增白剂引发的争论
在近日举行的“食品添加剂
事实上,有关面粉增白剂的使用在国际上也存在争议,在美国,过氧化苯甲酰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而欧盟国家则禁止使用包括过氧化甲苯酰在内的一切面粉增白剂。
主持人: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请到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范志红教授,欢迎范教授。范教授,刚才片子当中提到了面粉增白剂可能有问题,它对人体有什么害处?
范志红:应该这么说,它在加的量上,如果量不太大的话,现在加的量,我们就是吃十年产生什么有害作用这种可能性也不是非常大。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想多吃一些完全对身体没用的东西,因为它分解的时候有产生苯甲酸,但苯甲酸本身就是国家许可用的防腐剂,而且毒性是很低的。
主持人:问题在哪儿?
范志红:问题在于什么呢?一个大家对于超量使用增白剂心理是有一种抵触情绪的,另外它超量使用的时候,确实降低面粉的营养价值,这方面我们学校就有人做了实验,证明随着添加量增加,面粉里维生素含量会不断下降。
主持人:今天我们还请到着名的评论员朱修阳先生,欢迎朱先生。朱先生,你觉得为什么公众会对面粉增白剂使用这么关注吗?
朱修阳:讲到增白剂,无非就是面粉更白了。这个白现在退出了增白剂,其实对我而言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因为我们小时候吃面粉的时候,如果有特别白的面粉。小时候我们叫富强粉,那是一种象征,富强的象征。觉得这样的面粉做出来的馒头,做出来刚才我们小片里面看到的包子,都特别白,那是一般人好像吃不了的,那是有钱人家,或者家庭条件比较好的时候吃的。
主持人:你在吃东西的时候还有一些其他的附带感受?
朱修阳:对。所以可是时代发生变化了,后来不追求白了,反而追求粗粮,杂粮了。所以我想问的是,我们小时候吃的比较白的,我们知道,那时候面粉从上海来的面粉就特别好,特别精细。可是我一直不知道,是因为增加了增白剂的缘故。对我而言,我一直以为它本来就是面粉做得这么白。
范志红:不是这样,你小时候吃的面粉没有我们现在的面粉白,这是因为它跟黑面粉相比。就像在非洲人当中突然出现一个中国人,你会发现它很白,是相比而言的。
朱修阳:所以那个白留给我的,它不是一个科学概念,而是一个情绪概念。
范志红:没错,是这样的。我们现在之所以说面粉越做越白,就是因为消费者过去有这么一个喜欢白的传统,乃至于生活富裕起来之后,大家在白中,大家都长得很白,就挑那个*白的。这样的话就会往白的方向竞争,企业认为越白越好卖,于是就会加增白剂。以前只要吃不死人都敢吃。现在大家要求它更安全了。其实消费者对它的印象这么坏,我觉得不是对过氧化苯甲酰这个东西本身,因为它的毒性真的没有想像那么大。但是消费者会联想什么呢?比如说联想用熏出来的,比如说二氧化硫熏的面粉。又比如说加了一些吊白块之类的东西做出来的。所以对它恨之入骨。其实这个东西为什么要加,还是有它的意义。因为它会促进面粉的成熟。这个面以前老一代人都知道,面刚打下来的时候,做馒头做面包根本发不起来,面筋还没有氧化好,所以做出什么东西都是黏呼呼的,也不蓬。所以这个面要放半年,自然放半年,由空气当中的氧气去氧化它,然后这个面才能够做出优质的面制品。但是现在工业时代了,半年大家等不了,而且觉得效果也不是特别理想。再放久也怕营养受损失什么的。所以后来西方国家**加一些面粉氧化剂进去。我个人认为,如果说它的量足够小的话,应该不至于产生很大问题。但关键现在工厂是普遍超标使用,量太大,所以我认为这个事还是该整治的。
主持人:所以李逵是没问题的,关键是上面这些假李鬼害了真李逵们。所以咱们对食品添加剂,应该说范教授一讲,咱们心里有了新的认识。食品添加剂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有一些不是食品添加剂的东西,或者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好经被念歪了。
主持人:其实大家现在还是非常关注食品添加剂,尤其是做父母的,非常关心食品添加剂对青少年身体发育的影响。接下来我们通过短片了解一下。
化学添加剂对青少年有不良影响
早在20年前,美国着名医学家法因戈特教授就曾经写过一本书,《你的孩子是怎么变成暴徒并讨厌学习的》,揭示了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化学合成物质是如何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法因戈特教授在书中提到了几种明显的特征:
1.兴奋,好发脾气。
2.智商虽高但学习成绩差。
3.忍耐力差,注意力不集中。
4.冲动式反抗,固执,常采取危及自身安全的行为。
5.明显的运动过剩,老是心急慌忙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