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质量和安全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质量和安全年”,作为
刘平均:产品
主持人:质量和安全工作离不开各界联动,质检总局如何发挥作用,形成合力,推动“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在全社会开展?
刘平均:质量和安全工作是个社会系统工程,仅靠质检部门一家远远不够。我们加强了与国资委、工信部、商务部等10个部委及有关行业协会的合作,建立了“质量和安全年”活动部门联络员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和活动联系会议工作机制,开展了16项专项整治和质量提升工作。如配合农业部等部门全面开展“进千村、入千户、抽千样”农资打假下乡活动;联合工信部、国资委部署企业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从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信等9个行业中,确定16家有代表性的央企,建立了重点联系制度,抓点促面;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商总局联合开展“清新居室”专项执法检查行动;配合财政部、商务部开展“家电下乡”专项打假活动等。通过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全面推动各行业、广大企业深入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
主持人:请您为网友介绍一下,2009年“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平均: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以来,主要取得5方面的成效:
一是质量宣传有声势,全社会重视质量的氛围更加浓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11月底,全国质检系统利用各类媒体开辟专栏5368个,中央媒体报道8733次,地方媒体报道9.1万次,网络媒体报道17.8万次,在线访谈6761次。
二是质量提升不断深入,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2009年,山东、河南、重庆等省市相继设立政府质量奖,设立政府质量奖的省区市已达21个。各行业协会也积*开展质量提升工作。中国质量协会在两个行业、三个地区开展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提出扶持政策的建议。有84家中央企业制定了详细的“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方案、质量提升计划及“十二五”质量发展规划。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65万家企业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万家,占该类企业的43%。
三是质量服务求实效,促进质量竞争力不断提升。2009年,我们制定了《关于加强质检系统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服务外贸稳定发展,提供检验检疫通关便利的政策和措施,帮助企业规避贸易技术壁垒,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会同财政部、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减免出口农产品和纺织服装产品出入境检验检疫费的通知》,继续对出口农产品减免收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质检系统帮扶企业近26万家,培训企业管理人员70万人次,培训地方行政管理人员10万人次。
四是质量安全整治有力度,坚决遏制质量安全重大事故发生。我们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大检查和集中整治行动及计量、农资、建材、特种设备等专项打假和整治行动。对出口食品卫生注册备案企业的全面清查,共吊销31家企业的卫生注册资格,要求31家企业限期整改,在农资打假活动中,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9438万元。2009年,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区域性、行业性重大质量安全问题。
五是质量建设注重长远,质检工作保障能力不断提高。2009年我们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制修订并发布部门规章13件,废止规章12件,废止规范性文件557件;加快制定《国家技术标准战略发展纲要》、《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发展规划》、《***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为国家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配套,编制了《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国家认监委建立了统一的乳制品生产企业GMP、HACCP认证制度。国家标准委正式启动了“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和“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等。
主持人:有网友问,“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结束后,质检部门是不是正考虑建立长效机制来加强这项工作?
刘平均:确实如此,质量和安全是永恒的主题。2010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重点建立和完善以下工作机制:
一是进一步强化督促各级政府对质量安全工作负总责的工作机制。2010年我们将积*建议国务院制定《质量发展纲要》,设立国家质量奖,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建立科学的质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全面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部门协作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质量安全工作机制,形成质量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是进一步研究推动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的有效机制。严格产品质量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推广“质量和安全年”中加强与企业联系的有效做法,抓好一批骨干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典型,积累经验,巩固成果。
三是进一步完善部门质量振兴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常态化、固定模式的部门质量振兴合作、联动工作机制。
四是进一步坚持“监管”和“服务”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强化服务职能,加大参与国际和区域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和质量等组织活动的力度,增强我国在国际和区域组织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的话语权。
五是进一步加强口岸检验检疫能力建设。加大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查验能力建设,提升口岸检验检疫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应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快口岸通关速度,保证快速通关。
另外,我们还将健全全方位、系列化的宣传工作机制并进一步加强质检法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