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又拿到21吨
“21吨”在别的企业眼里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对深圳喜上喜公司来说可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喜上喜公司是一家经营
2008年下半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不少行业陷入经营困境,而香港的快餐业却因金融危机蓬勃发展,快餐业原料———红肠需求突增,喜上喜公司瞄准这一商机,有意重新生产红肠出口到香港。
得悉这一信息后,笋岗局党组高度重视,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措施,帮助该企业生产的这一
红肠主要的原料是猪肉和猪肠衣,这些都是具有高兽残风险的原料,针对这一特点,笋岗局食检科工作人员决定在企业购买原料之前就介入,协助企业构建安全的原料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抓好质量安全关。一是要求与原料肉生产商直接签约,实行无缝隙衔接。原料肉进厂时,须提供产地检验检疫局出具的换证凭单。凭单上须详细标注养殖基地和检测的内容,并附带检测报告。二是猪肠衣须来自检验检疫机构出口备案厂,须提供有药残内容的合格报告方准入厂。三是辅料大豆蛋白粉要求供应商提供不含三聚氰胺的检测报告。同时要求企业制定原料验收的监测计划,主要原辅料使用前按一定的频率送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上述措施在产品质量的控制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红肠的生产过程中有两个比较关键的工序是蒸煮和染色,是*终产品微生物指标控制的关键环节。产品试产阶段,该局食检科工作人员多次深入车间,对整个工艺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深入了解,分别就肉类的解冻、斩拌、灌装、悬挂方式、蒸煮和染色等过程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要求,经过检企双方通力配合,反复试验,红肠的蒸煮和染色工艺很快确定下来,产品的质量也获得有效的保证。
引导企业树立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人的意识更是食检科工作的重点。添加大豆分离蛋白是红肠生产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又容易被企业忽视。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大豆分离蛋白被国家列入需加强三聚氰胺检验监督的范畴,食检科工作人员以此为契机,及时向企业宣传有关的政策,引导企业树立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人意识,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加强对每个环节的监管,发现问题以教育和指导为主,让企业明确什么是关键控制点,什么是容易出漏洞的地方,同时认真检查所有的记录,实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都是符合要求的;二是确保原辅料核销的准确性;三是确保生产过程能严格按照相关的质量体系的要求进行。
据统计,2008年下半年至今,喜上喜公司已生产供港红肠116吨,****合格。今年更是“喜上加喜”:单份订单的数量从每批5吨,增加到每批21吨,涨幅为320%。下单也从原来的三个月一次,增加为一个月一次。短短半年时间,喜上喜公司生产的红肠在香港市场的占有率已跃升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