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各大媒体、网站登载了两个“问题奶站”的帖子和照片,一时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有关部门按照
有消息称,在农业部督促下,各地加快取缔不合格奶站。截至9月底,全国已取缔不合格奶站6600多个。目前,已核发生鲜乳收购许可证7400多个,占总数的53%。
随着消费者对乳业信心的提高,乳业市场在恢复。问题也逐渐暴露:过去一年是有奶不好卖,现在是有奶不愁卖。
大小企业在加快恢复生产,这不代表短板问题都得到有效解决。一些业内人士和基层农牧部门分析认为,乳业复苏背后,风险依然在。
目前,全国奶站仍在整顿中,规模化养殖程度依然偏低,乳业利益连接机制依然不太顺畅。
奶农:从养殖者向投资人转化
当前,我国乳业的现代化程度仍然偏低,虽然奶牛的存栏量超过1000多万头,但是70%多的奶农是散户,这些散户所养的奶牛单产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鲜奶贮藏条件简陋,原料奶的质量及卫生安全保障难度大。
散户有朝向养殖大户和现代化牧场集中的趋势,但是强行取消散户养牛不现实。
奶源基地建设是奶产业链条中重要环节,原料的优劣直接决定奶业竞争力。目前,全国各地在探索奶牛的集中养殖机制。宁夏、内蒙古等地,已出现众多“托牛所”“奶联社”,在*短时间内让散养农户退出直接养牛的环节,但不损害奶农权益,引导他们由奶农转变为奶业投资人的角色。
一些基层农牧部门坦言,奶牛集中化养殖是保证奶源安全的有效途径,这样既可以提高鲜奶质量,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中间收奶环节的干扰,从根本上解决流动奶站问题,并*终实现规模化养殖场与乳品企业的直接对接。
企业:寻找新出路
过去4年,中国奶酪市场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
一些企业着手生产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相关人士介绍,2008年以来,宁夏已有5家乳品企业研发新产品,并高薪聘请来自意大利、美国的乳品制作专家,生产干酪素、奶酪、蛋白粉等附加值高的乳制品。
必须建设良好的鲜奶收购秩序,坚决制止鲜奶收购的无序竞争,保障鲜奶质量与安全,保障定期发布鲜奶收购参考价格,保障奶农与加工企业的合理经济利益。
面对洋奶粉的高压,国内一些奶粉企业着手开拓奶酪等产品,一些产品类型相近的企业在酝酿合并重组,准备扩大深加工产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