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家
我国将通过财政、信贷、物流等支持政策,引导和鼓励大豆加工企业使用国产大豆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出现大批倒闭、内资企业市场占有率逐渐被外资挤压、国家粮食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国内大豆产业种种危机接踵而至,中国大豆进口依赖度高已成不争的事实。
昨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称,中国大豆加工业存在压榨能力严重过剩,内资企业产能及产量不断萎缩,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等问题,国家将压缩国内大豆加工能力,并鼓励企业到国外建大豆加工厂;另一方面,建立大豆进口数量、价格及质量安全预警机制,引导大豆有序进口。
“没有了大豆就没有话语权。”分析师认为,大豆产业政策的出台是国家发起的应对外资大豆威胁、支持本土大豆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国内大豆产业的良性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现状中国丧失大豆市场话语权
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
《指导意见》指出,目前我国出现了油脂加工能力过剩、内资比重偏低、原料对外依存度过高等问题,影响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
由于产能扩张过快,全行业开工率逐年降低,已经从2000年超过90%降至2007年的44.2%。其中,2000吨/日以上加工厂开工率仅为52%左右,1000吨/日以下的小型加工厂半数以上处于倒闭、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自1996年起,我国由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大豆进口依存度从2000年的48.1%,增至2007年的78.7%。与此同时,外资在美国和南美的大豆收购、储存和运输上拥有完整链条,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加工业布局,使其可以高效、低成本的进入油脂加工市场,并且在国际大豆贸易中具有优势定价权。
我国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大部分很少涉足油料收储、物流、贸易、深加工等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产业链短,产品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弱,竞争力不强。
供求缺口将继续加大
随着人口增长、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动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后我国植物油和豆粕消费需求总量将继续增长。
但是,近年来,国内大豆种植效益下降,农民种豆积*性降低,大豆种植面积持续下滑,产量从2004年的1740万吨历史*高水平逐年降低到2006年的1500万吨左右,2007年产量继续下降,国内大豆产需缺口不断扩大。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大豆需求增长势头不减,供求缺口继续加大,进口数量进一步增加。
展望未来一段时间,全球豆油、豆粕需求继续呈现刚性增长态势,而全球大豆产量受播种面积、单产水平和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增产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随着全球生物柴油产业的快速发展,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国家正在加快推动以大豆为原料的生产生物柴油的步伐,全球大豆潜在需求量可能出现激增,将导致全球大豆供求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国际大豆价格将因供需关系的变化而加剧波动,我国进口大豆占世界贸易量的高比例状态将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
对策建大豆进口数量预警机制
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档次
《指导意见》提出了我国大豆加工业新的发展目标。
目标要求,到2010年,大豆油脂加工能力控制在7500万吨/年;到2012年,大豆油脂加工能力控制在6500万吨/年;鼓励内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促进资源整合,培育一批加工量2000吨/日以上,产、加、销一体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集团)。其中以花生、油菜籽、棉籽、向日葵和山茶等为加工原料的企业数量和加工量要占有一定比重。
另外,要形成东北、黄淮海大豆产区和沿海地区分工合理、各有侧重、特色鲜明的大豆加工业布局;以豆粕、豆油为原料,进行深度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档次,丰富产品类型;到2012年,全行业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符合相关国家相关标准。
明确分工重点发展3大区域
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快调整大豆加工业区域结构和产品结构,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大豆加工业布局。
东北地区和内蒙古:鼓励内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形成若干个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依靠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油脂加工业,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大豆油脂加工基地;不断向市场推出大豆浓缩蛋白、组织蛋白等新产品;推动大豆磷脂、大豆异黄酮、低聚糖、维生素E等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建设成为我国重要大豆深加工产业基地。
华北地区:通过扶优汰劣、兼并重组等方式,培育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和企业集团;支持河北、山东、河南等华北大豆产区发展大豆深加工;鼓励龙头企业扩大功能性乳品蛋白等深加工产品的生产规模。
沿海地区:鼓励内资企业收购、兼并和重组,积*培育大豆加工和饲料加工一条龙企业;鼓励企业利用技术和资金优势,加强对大豆加工副产品深加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建设成为我国饲用蛋白、脂肪酸、精制磷脂等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鼓励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
通过财政、信贷、物流等支持政策,引导和鼓励大豆加工企业使用国产大豆。
鼓励和引导大豆生产、贸易、加工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尽快出台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参与套期保值交易的相关政策,为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
建立大豆进口数量、价格及质量安全预警机制。当大豆进口量与预期需求量的差额低于或高于一个月的压榨水平时,发布数量警示信息;当进口大豆港口批发价格单月涨跌幅度超过10%或者累计两个月涨跌幅度超过15%时,发布价格警示信息;当进口大豆出现重大质量安全问题时,发布质量安全警示信息。
大力扶持大豆期货市场的发展,完善期现货标准,保证订单套期保值实现和采购畅通。适当扩大大豆交割库点的范围。
建立全面、系统、准确的大豆产业信息报告制度和发布平台,包括国际国内大豆主产国生产形势监测评价系统、国内大豆消费量及进口量监测评价系统、国内500吨以上规模油脂加工企业的产销存动态监测体系。
鼓励大型国有粮油加工企业适当增加大豆商业周转储备,由国家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具体承储企业和承储企业数量。
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鼓励企业到国外建大豆加工厂。
通过联合、兼并和重组等形式,有重点地扶持一批加工量2000吨/日以上产、加、销一体化,跨地区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集团),推动行业发展上水平上规模。鼓励企业收购国产大豆。
反应政策很及时行业将洗牌
粮油企业:正在研究文件
对于国家发改委的《指导意见》,不管是国资粮油企业还是外资粮油企业,均表示正在密切关注和学习之中。
嘉里粮油新闻发言人束建群表示,“拥护和遵照国家的相关指导”。作为目前国内十大压榨企业中**没有与外资联姻坚持使用国产大豆榨油的企业,九三油脂集团也表示,目前正在学习研究此通知内容。
行业协会:政策很及时
“国家出台大豆产业政策,这是一个好事,说明国家已经关注了大豆市场的现状,大豆产业在国家粮食安全的地位,以及外资对大豆产业的冲击。”昨日,作为大豆生产大省之一的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产业发展部部长王小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对于《指导意见》的解读,王小语表示,与其说是对外资的一种限制,不如说是对内资企业的一种支持。由于外资蜂拥而至,国内企业正被挤压和边缘化。经过2003年、2004年的大豆风波,中国大豆产业链被打断。目前,国内80%的油脂加工企业都在外资手中,国内企业大豆在市场没有了定价权和话语权。
“此前豆油的涨价除了原材料的涨价的原因外,事实上,这个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外资操纵的。”王小语表示,今年国内大豆市场包括豆油、豆粕价格的暴涨暴跌,对油脂加工企业,对饲料企业,包括对很多农户和消费者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个价格应该被外资大的资金等因素影响和操纵的。“但正因为我们没有大豆了,所以我们丧失了话语权。”
王认为,虽然目前大豆价格涨跌趋于缓和,但中国大豆产业的危机并没有根本得到改善,发改委的《指导意见》是想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扶持国内大豆产业,降低对国外资本和原材料的依存。这个政策很及时,希望国家继续出台一些政策,保护豆农和大豆产业的政策,比如,增加大豆和豆油储蓄数量,在价格过低、过高的时候,能保护农户不受价格的冲击。其次,可以对国际粮商的跨国采购活动进行一些限制。
分析人士:行业将洗牌
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大豆分析师朱治平向记者表示,目前来说,外资企业在国内油脂市场的份额较大,国内企业处于受挤压的局面,《指导意见》的出台将会导致行业重新洗牌。
朱治平表示,《指导意见》从政策上倾向于国内企业,重点可能是扶持大的企业,而对外资有一定程度的限制,这可能会对行业有重新洗牌的作用。从具体的产业布局来看,还将会对目前的华南、东北、环渤海等5大油脂圈有调整。
经易期货一位农产品分析师认为,《指导意见》是从确保农产品安全的角度考虑的,以保住国内的产业,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保持话语权。但是,由于我国对大豆的需求持续上升等原因,中国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短期内难以提升,对外依存度短期内也不可能降低。
国金期货农产品首席分析师万祎介绍,目前,外资趁机以低价兼并了国内的压榨企业,同时控制了中国85%的大豆实际加工总量。据统计,在中国,外资通过收购、参股国内大型粮油企业获得大豆进口权,全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外资就控制了64家,占总数的66%。
“真正可怕的是,作为国际上*大的买家,中国在国际市场的议价中丧失了话语权。”万祎表示。据介绍,外资在美国和南美的大豆收购、储存和运输上拥有完整链条,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加工业布局,使其可以高效、低成本的进入油脂加工市场,并且在国际大豆贸易中具有优势定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