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啤酒用大麦
年同期逆差转变为顺差。其中,大麦进口30.9万吨,同比下降56.5%。
麦价大涨
“澳大利亚出口急剧减少是国际大麦价格大涨的首要原因。”华润雪花啤酒市场总监侯孝海分析说。
由于天气干旱,2006-2007年度澳大利亚大麦产量从上年度的990万吨急剧减少到了370万吨。不仅仅是澳大利亚,加拿大也出现出口增长乏力现象。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是中国*大的大麦进口国,二者占据了中国大麦进口量的90%左右。
据了解,在加拿大国内,饲料大麦的价格甚至高于啤酒大麦的销售价格,从而导致不少种植户将原计划当成啤酒大麦出售的大麦卖给饲料生产商。此举直接导致加拿大的啤酒大麦出口项目难以扩张。
此前,加拿大农业及农业食品部的分析师曾预计,2007-2008年度加拿大大麦出口量为240万吨,而该国2006-2007年度大麦出口总量就已经达到230万吨。
在国际大麦出口锐减的同时,中国啤酒行业对大麦的需求却在增加。经过连番的并购、扩张,中国啤酒行业已经连续多年维持高速发展,并成为世界上*大的啤酒大麦进口国。目前中国啤酒行业发展速度仍高达15%。然而,对啤酒大麦需求巨大的中国却并非大麦的传统种植国家。因此,绝大部分啤酒大麦都需要从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国家进口。
据肖德润介绍,在2002年以前,国内啤酒行业使用的大麦超过2/3都靠从国际市场进口,即使*近几年国内加大对啤酒大麦的种植力度,国内啤酒行业使用的大麦仍有近一半依靠进口。
啤酒企业可能提价
据兴业证券啤酒分析师郭锐介绍,大麦是啤酒酿造不可缺少的原料,约占啤酒成本的30%-40%。麦价大涨对下游啤酒企业影响甚大。
事实上,早在2002年,全球大麦歉收,大麦价格迅速上扬。当时的中国啤酒业长期依赖进口大麦,遭受到巨大冲击。部分中小型啤酒企业更因此面临生死危机。
“5年来,我们吸取了以前的经验,发展了好几个优良大麦原料基地,从品种选育、耕作方式及习惯,到加工、包装都有了很大改进。”肖德润认为,今天的中国啤酒业比5年前有了更坚实的基础和实力抵御原料涨价带来的风险。
选用本土大麦代替部分进口大麦正是这种防范风险的手段之一。据业内专家介绍,本土大麦经过几年培育,目前已初见成效。2007年,我国啤酒大麦的种植面积将突破1000万亩,啤酒大麦总产量已达220万—230万吨。在市场份额上,本土大麦已与进口大麦平分秋色。
然而,随着国际麦价上涨,本土麦价也因势上扬,价格优势有限。据一位大麦采购商透露,在苏北地区,优质啤酒大麦厂家上门收购价较去年同期已经上涨200-300元/吨,并且供不应求。
据华润雪花的侯孝海透露,啤酒企业酿造时进口大麦和本土大麦按照一定比例搭配使用,只是进口大麦质量更好,更稳定,在酿造中高端啤酒时,用得更多。
郭锐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提价是啤酒企业转嫁矛盾的一个有效手段。据了解,在2002年的大麦涨价危机中,不少企业就通过换包装、改变容量等变相提价的方式转嫁成本。对此,侯孝海也表示,随着麦价不断上涨,国内啤酒企业提价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