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3日从国家卫生部新闻办获悉,卫生部已于昨晚9时左右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本报报道的
在一份题为《肯德基所用“滤油粉”检测和安全情况通报》的文件中,卫生部表示,他们对北京、陕西两地的6家肯德基快餐餐厅使用的9份“滤油粉”、14份煎炸油进行了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滤油粉”中氧化镁、二氧化硅、可溶性盐、水分、游离碱、灼烧损失量、铅等项目;煎炸
油中酸价、过氧化值等卫生指标。检测结果证实,上述“滤油粉”样品为三硅酸镁,符合食品级质量规格要求;使用“滤油粉”过滤前后,煎炸油酸价、过氧化值等主要卫生指标无明显变化。
据专家介绍,三硅酸镁(又名合成硅酸镁,英文名为Magnesium silicate, synthetic由硅酸钠和可溶性镁盐经沉淀反应生成,主要成分为氧化镁(MgO和二氧化硅(SiO2)。三硅酸镁为白色、无味粉末,不溶于水和乙醇,易被无机酸分解。196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首次对三硅酸镁进行了安全性评价,1973年、1976年、1980年和1982年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完善,评估认为:三硅酸镁为硅酸盐的一种,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动物代谢研究表明,食用120小时后可从尿液排出;大鼠及狗的短期毒理学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水平喂饲四周后,一些动物会出现间歇的烦渴、多尿、软便等症状,其他观察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大鼠长期毒理学研究未发现致癌效应。综合以上评估结果,JECFA认为没有证据显示三硅酸镁能够在体内蓄积,不需要限定每日允许摄入量(ADI。
情况通报说,从目前抽检的情况看,肯德基连锁快餐店使用的“滤油粉”实质为食品级三硅酸镁,是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三硅酸镁对煎炸油的卫生状况无明显影响。
卫生部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餐饮业食用油的监督管理,同时提示公众,要改变以油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平衡膳食,合理营养。
又讯昨晚,肯德基发表声明,表示对国家卫生部发布的“滤油粉检测和安全情况报告”结果表示欣慰。
肯德基滤油粉事件的社会意义
对于卫生部公布的抽检结果,我们表示欢迎———
一方面我们为困扰民众多日的疑惑终于得到澄清感到一丝宽慰;
另一方面我们也还有些疑问:滤油粉包装标识上写的“非晶形水合硅酸镁”与“三硅酸镁”是否同一物质?如果是同一物质,滤油粉(化学成分是“非晶形水合硅酸镁”,为什么不按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来标识?如果不是,这样的标识是不是需要卫生部门的审批?我国此前对滤油粉是否做过危险性评估?过滤前后的煎炸油酸价、过氧化值等是否无明显变化?因为美国达拉斯集团(滤油粉生产商网站显示:通过使用“滤油粉”,在一定温度时,煎炸油前后的酸价、过氧化值可大幅度降低。
另外,2月15日晚10时30分左右,记者随同咸阳市卫生局、秦都区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进入咸阳人民路的一家肯德基店内,在该店的操作间,一白色塑料袋里装有白色粉状物,据介绍这就是“滤油粉”。店方负责人张静告诉记者,对油“抛光”后,通常情况下,时间长的可以使用10天左右,短的在五六天。煎炸油究竟能用多久,至今没有相关标准。
2月27日晚11时,记者随同榆林市卫生执法人员进入榆林市肯德基店,该店有关负责人介绍,使用滤油粉主要是降低煎炸油里的酸价、过氧化值、颜色、气味等,改善煎炸食品的色泽和品质。可见,滤油粉能够影响煎炸油质量。
所以,在欢迎的同时,仍有必要保持几分清醒和多问几个为什么。
其实,和公众的健康权与知情权相比较,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滤油粉”本身,它只不过是一块扔进深潭的石头,在激起阵阵涟漪引起舆论关注的同时,也搅起水底深处的某些沉疴痼疾———食品标准的不完善、监管存在漏洞、洋品牌仍然存在一定超国民待遇、一些部门对公众知情权意识淡漠……
正如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天津科技大学教授刘志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三硅酸镁”和“非晶形水合硅酸镁”是不是同一种物质还需要进一步查证;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确实存在许多落后的地方,比如说叫停和召回制度缺乏明确标准;对国外进口产品,特别是国外知名品牌的检测、审查、监管等,在机制和制度方面不完善。所以,中国烹饪协会副秘书长边疆认为,之所以肯德基“滤油粉”问题爆发,主要因为之前有关煎炸油的使用及报废标准,国家至今没有严格规定,更没有具体监管。没有标准也就没有规矩,无规矩何以成方圆?之前的“果冻噎人”、“苏丹红”惹祸等事件,都是因为缺乏标准所以才*终让一些商家全身而退,教训不可谓不深。
由此来看,“滤油粉”事件未必不是好事,这次风波仿佛鲁迅《一件小事》里的车夫,不经意间暴露出食品安全领域的某些“小”来,而把“小”从层层包裹的“袍子”下面挤压出来,聚焦在公众舆论面前,才可能激浊扬清,正本清源,促使制度走向完善。
在此次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傅仙罗就呼吁:制定完善科学的食品添加剂标准;有445名代表分别联名提出14个议案,要求加快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