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了一份2006年度医学成果清单,由辉瑞公司研制的戒烟药“Chantix”榜上有名。这种新型戒烟药物于今年5月通过了美国食品药物监管机构(FDA的审批,目前市场反应颇佳,深受社会公众欢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市场,由北京赛波特如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新型戒烟产品如烟,目前却正遭受社会大众的质疑。
虽然“Chantix”和如烟二者的产品类型和属性有着明显的不同,其戒烟机理也有不同,但二者追求戒烟的目的一致,因而基于健康的安全性和基于效果的功能性的评价标准也应该一致。我们的问题是,同为戒烟产品,为什么“Chantix”在美国市场广受好评,而如烟在中国市场却一再受到质疑呢?
围绕尼古丁是否对人体健康有害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显然既无意义也无必要,因为尼古丁对人体有害在科学界早已有了定论,而如烟厂家此时为自证清白而为尼古丁翻案,只能将自己置于更为被动的地位。质疑者如果仅基于尼古丁有害指控如烟,纠缠于尼古丁含量的多少,也不会就此占据主动,因为如烟作为一种尼古丁替代疗法新产品,并不违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的相关原则,而替代疗法是允许尼古丁存在于香烟替代品之中的。至于如烟的市场监管问题,虽然重要,但这是另一个问题,或者说这只是一个值得质疑的后续问题。
那么,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Chantix”能够得到市场的积*评价,不在于它不含有尼古丁成分,而在于它的戒烟效果得到了科学的论证,并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而如烟除了在广告宣传中强调了其戒烟效果之外,到目前为止,它并没有提供多少关于其产品效果的真正具有说服力的科学论证及临床试验数据。虽然在*近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如烟公司出示了一份国内外**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安全卫生检测目录,但这份目录本身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也值得怀疑,因为*为关键的科学论证及临床试验数据依然缺失。作为一种戒烟产品,其戒烟效果缺乏充分的科学论证,也没有详实的临床数据支撑,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不妨看看“Chantix”是如何表现其说服力的。“Chantix”其实是辉瑞公司新研制的戒烟药的品牌名称,该药的本名为“Varenicline”。***乔撒姆·科介绍说,当人们吸烟时,尼古丁能作用于大脑中的感受器,并刺激“多巴胺”的释放,从而使吸烟者有愉悦感,而“Varenicline”能“封锁”同样的感受器,从而切断尼古丁发挥作用。此外,“Varenicline”还能减少“多巴胺”的释放,这就能让吸烟者抵制尼古丁的诱惑。
为测试“Varenicline”的药效,辉瑞公司进行了6次临床试验,研究人员对3659位烟民进行分组试验。参加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平均烟龄达25年,每天平均吸21根烟。试验结果显示,药物治疗后**年的戒烟率达到22%,也就是平均5名吸烟者中有1人得以成功戒烟。作为参照,服用“Zyban”(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1997年批准上市的另一种不含尼古丁替代物的戒烟药的戒烟率为16%,而服用安慰剂的戒烟率只有8%。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说,“Chantix”的有效疗程为12周,为增加彻底戒断烟瘾的成功率,疗程可以增加一倍时间。临床试验显示,“Chantix”在短期内的戒烟效果尤其明显,**个12周的疗程后,约有44%病人成功戒烟。但专家认为,考虑到戒烟的困难性,长期效果数据更有说服力。美国癌症学会“癌症科学和趋势”负责人托马斯·格林据此评价说:“这不会是一场革命,但这将是(戒烟治疗)重要一步。”
对于如烟厂家而言,像辉瑞公司这样对自己的新产品的效果进行如此严谨的科学论证和临床试验,恐怕的确有些困难,但既然标榜自己的产品是戒烟产品,离开了科学论证和临床试验,又能拿什么来证明自己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呢?广告宣传做得再好,毕竟经不起人们的质疑。
从社会公益角度考虑,我们应当对控烟产品予以政策扶持和引导,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保障中国企业自主研发创新技术在国际市场占有优势地位,但这种扶持和引导不能湮没一条基本的底线,那就是任何控烟产品必须要经过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科学论证和临床试验的检验,离开了这一点,社会公益便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