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可2004年市场上
[录播]11月24号,河南商报报道说在市场上一直销量惊人的巨能钙含有双氧水成分,有毒。报道一出,巨能钙销量应声而倒。厦门的商场完全看不到巨能钙的踪影。
12月3号,国家卫生部宣布巨能钙过氧化氢残留量在安全范围内。不过市场上巨能钙的销售情况仍然相当萧条。
[同期声]药店营业员:卖得都要过期了 只剩下这三盒 还是厂家再拿过来放 不然原来的都要过期了
[录播]不过对于卫生部出面宣布巨能钙的安全性,也有人提出了疑问,认为截止到2003年7月,卫生部一共给五千多个保健品颁发了准生证,平均每年700给左右,如果这些产品的安全受质疑,卫生部是不是要为每一个产品背书呢?
[录播]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当社会上对某一种食品的安全产生疑问的时候,谁来调查它的安全性?谁来告诉消费者吃进肚子里的食品是否安全?按说这应当是行政监管部门的职责。无论卫生部宣布巨能钙的安全是否合适,*终还是有一个行政部门出面给消费者一个说法。
回顾2004年,在我们厦门,在食品安全监控方面也有一些值得记录的事。
前一段时间,我们栏目曾报道过嘉莲工商所执法人员查获了一家既没有卫生许可证、也没有工商营业执照的水发食品作坊。这里加工泡发食品所使用的添加剂是工业用氢氧化钠和明矾。在一间面积大约有六七十平方米的简易搭盖里,堆放着六七十箱被明矾、氢氧化钠浸泡过的牛百叶、猪蹄筋、海参、鸡爪等可能有五吨多。
[同期声]经营者 林某:(做这一行有多久了差不多做这个做几个月 (平时都是用什么东西来浸泡的有时候有碳酸钠 有时候用片碱(氢氧化钠。。(你为什么用工业用的东西来泡因为有时候泡来不及 那个加一点下去 那个比较快 碳酸钠比较慢
[同期声]嘉莲工商所 陈文景:这个水产品来讲,我们都比较注重检测甲醛,从这次检查当中,我们发现不法商人变换了手法,使用的是工业用的氢氧化钠,这个在以前我们检查当中还没有发现使用这种氢氧化纳这种化工原料。
[同期声]中国水产学会加工与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委员 邱澄宇: 因为工业化学品当中的有害成分比如说像重金属 铅 汞 砷等等 含量是明显偏高的 他如果使用于食品的话 会在食品当中产生比较大的残留 人们食用了这一类的食品以后可能在人体内积蓄了像重金属这些有害的成分 将来累积以后对他的身体有很大的伤害
[录播]用化工原料来水发海产品,任何智商正常的人通过常识判断都能知道这是对人体有害的。可是究竟这些食品有没有毒性?毒性有多大?这是常识所无法判断的,也是消费者希望、并且有权了解的。当事情发生后,老百姓希望的是有一个行政部门给个权威的说法,并了解生产这些食品的商人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可是事情的发展让人意外,**是对于这些新手法生产的水发海产品的毒害问题,一些部门以没有相关的标准为由,迟迟不肯检测;接着是着手检测了,结果却是因为没有标准,很难对这些产品的安全性下一个论断。
[同期声]嘉莲工商所副所长 纪荣祥:我们当时去了卫生部门也介入了 当时他们也进行了检查 发现了这些东西 我们事后也有向卫生部门报告 协调他们给我们进行检测 但是。。他们有要求我们你们要提供检测的方法(标准 那这种检测的方法(标准我们是提供不了的
[同期声]厦门市卫生监督所食品卫生监督科副科长 黄曙光:现在不法商贩制售伪劣产品的技术手段不断翻新 比如这几年滥用非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来制售食品的案例非常多 比如在腐竹中家吊白块 在水发产品中加双氧水 以及在瓜子中加石蜡等等 这些技术手段翻新 但是国家的标准制定比较滞后 所以对这些食品的检验就缺乏依据 新出现的问题我们对它的执法就缺乏依据
[同期声]市贸发局副食品处处长 王荣江:除了甲醛 其它的有害物质有没有相应的检测手段?/ 这个要按照标准 因为现在水发产品 它比较复杂 有的是水产品的水发产品 有的是农产品的水发食品 有的是畜产品的水发食品 所以他监管标准分属在不同的部门 所以我们还要进一步牵头做这个工作 这个我们已经要求有关部门要拿出一个相应的检测标准/在调研的情况下 争取在厦门市能够形成一个检测(标准
[录播]事情发生的时候是高高举起,处理的结果却是轻轻放下,老百姓寄予厚望,作为维护消费者吃的安全的主管部门如此束手无策,总让人觉得不是滋味。难道就因为没有标准,就无法告诉老百姓这些食品有没有毒,就无法对制造这种谁都知道是有毒食品的不良商家进行惩处?这么低的违法成本,自然不能遏止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
相似的情形也发生在地沟油问题上。通过媒体的报道,老百姓知道厦门有人在经营地沟油,每天有不少地沟油流入市场,有一些餐馆用地沟油,但至今为止,没有一个机构来告诉大家,究竟地沟油在厦门是怎么样一个情形,哪些餐馆用了地沟油,哪些人因为把有害的不宜食用的地沟油渗透到了老百姓的身体里而受到了什么样的惩处。据说现在有关部门弄出来的是一些要商家承诺自律的规定,可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家诉诸道德的自律承诺,与肥皂泡没有什么区别。
究竟该由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让老百姓关于食品安全的知情权得到满足,来确保百姓餐桌的安全?如果这是我们食品监督机制中的一个漏洞,在2004年我们看到了这个漏洞,相关部门是否应该及早拿出相应的对策呢?
我们在采访中可以看到,不少老百姓对自己买到的食品是否安全往往心存疑虑,希望相关部门的检测结果能够公示出来。
[同期声]市民:如果有检测的 *好弄 一个标识出来 我们就看得到 象小吃店挂的“已消毒” 我们就比较放心/现在都看不到是吧?/对 现在我们就是爱在固定摊位买 比较信任 其它不怎么清楚 看不出来
[录播]这位老伯刚从国外回来,对比之下,他觉得在国外,猪肉买起来更放心。
[同期声]市民:他们卖的产品都是有检验的 我看他们卖的产品 羊肉 牛肉 都是有检验出来的/我们这边也有啊/没有看到啊 人家是明显看到啊 你说检验 你凭什么说检验
[录播]记者在菜市场看到有些摊位悬挂了进货凭证,有些摊位则没有,对此,工商部门表示,目前只能进行劝导。
[同期声]市工商局市场处处长 杨先德:有些单位还做得不好 我们经过劝导 因为目前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善 只能劝导开办单位索证索票进行检验
[录播]据了解,目前我市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布还比较零散。相比之下,其它城市有一些更好的做法。
[同期声]市审改办 吴煌开:象广州 有一个食品安全监测网 他就通过这个网站把相关信息整合在一起 统一发布
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在监控方面出现漏洞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关键是在出现了漏洞之后,如何迅速形成新的机制,把漏洞补上,因为食品安全是关系到老百姓生命安全的大事。2004年,我们看到了相关部门在过去许多年的细心经营,给老百姓餐桌编织了一张细密的安全防护网,我们在肉品上有不少生态、安全品牌,在蔬菜上有农药残留检测,在水产品上有甲醛防控。但是在2004年我们也看到,这张网因为社会的变革,已经出现了一些漏洞,并且这些漏洞应当赶紧补上,让老百姓吃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