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质监局召开“认证认可,通行世界”专题新闻发布会。据披露,刚刚过去的2015年度上海检验检测行业年产值已达到164.20亿元,同比上升15.2%。民营机构异军突起,从机构数量到业务收入都大幅增加。
1、民营检测“异军突起”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上海检验检测业务收入增长近一倍,年平均增长率15.8%。2011年检测机构的业务收入85.27亿元,2012年为92.23亿元,2013年为127.09亿元,2014年度为142.50亿元,2015年度检验检测收入164.20亿元。
“目前,上海多元化检验检测市场基本形成,民营检测机构发展迅速。”上海市质监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沈伟民指出,2015年度,上海全市769家检验检测机构共有从业人员47078人,实验室面积181.62万平方米,检测设备原值127.24亿元,当年共出具检验检测报告1954万份。“从统计数据来看,上海民营机构异军突起,从机构数量到业务收入都大幅增加,也导致国有机构继2014年度市场份额下降至五成以下后,机构数量首次下滑到50%以下;外资机构营收规模依然庞大。”
沈伟民指出,目前上海的检验检测服务已覆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其中,建筑工程和消防检测、科技服务检测、环境检测机构数量*多,分别有183家、114家和113家。“而从抽检情况来看,上海康华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事务所、上海浦东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上海海东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上海汇丰化工设备技术检测工程公司等4家机构,今年因未及时填报年度统计数据、且未在限期内整改,而被市相关区县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查处。”
2、“工匠”精神造“上海品质”
“德国制造、瑞士手表……这样的词汇常常来冠以特定产品的质量标签。而国内来看,浙江省就先行提出了打造‘浙江制造’的概念,并为其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的严格标准。” 沈伟民指出,未来,通过完善上海地方标准,来提高“上海品质”,势在必行。沈伟民指出,上海在内的制造业、服务业片面追求大而全的现象仍然突出,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存在落差,造成了一方面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追求中高端品质的消费流向境外的窘况。此外,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品牌价值有待挖掘和保护,产品和服务品质的评价方式亟待创新。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海将策划启动“上海品质”自愿性认证工作,以鼓励、发扬“工匠”精神,提升上海的产品和服务品质。
“主要加强上海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品牌建设,发挥上海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技术的基础优势。”沈伟民指出,从6月8日起,上海市质监局将通过多项官方渠道向社会公开征集“上海品质”认证标志设计方案,并在上海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掀起一场“品质提升”的竞争赛,通过组织开展“上海品质”自愿性认证,建立高标准的综合性第三方评价机制,在发挥传统上海品牌优势的同时,实现上海制造向上海创造转变、上海速度向上海质量转变、上海产品向上海品牌转变。
3、90家空气检测机构“劳动竞赛”
“在检测认证行业中,上海市民*关心的实际上是上海的空气质量。”沈伟民指出,为了向社会普及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科学常识,提高本市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上海市质监局将联合市总工会,在上海具备资质的近90家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机构中,开展一次“劳动竞赛”。
“这是本市工会系统首次面向社会检验检测机构开展的劳动竞赛。”沈伟民指出,从6月到9月全国质量月期间,上海市质监局将通过理论知识问答、现场采样技能考核和盲样分析三个项目的劳动竞赛,对成绩优异的检测机构向市总工会推荐相关五一劳动奖项,从而树立行业标杆、追求**。
此外,在世界认可日期间,市质监局旗下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尤其是和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如食品、服装皮革、家电、珠宝贵金属、室内环境、特种设备等检验检测机构,都将陆续开展实验室开放活动,向市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