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中国棉花信息网的调研小组来到中国棉纺织名县临清县。当地纺织厂以生产纯棉纱为主,从低支气流纺到中高支环锭纺均有,总量约有300多万锭产能。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整体经营情况不如去年,但具体到每家企业的情况却不一而同,有着明显的差异。个别企业面临破产或者暂时停工,也有的企业能维持较健康的运转。小编今日访问的两家当地规模较大的纺企,就是后者。这两家规模分别在三十万锭和六十万锭左右,产业链较全,含纺纱、织布和印染。企业虽然在当下情况下,也难以独善其身,但依然在棉纺环节基本保持满负荷开工,下游印染开工也在70%以上。两家都是出口型企业,整体出口情况较往年的降幅有限,有一家降幅约20%之内,另一家则几乎持平。相对其他企业来说,并没有大家预计的那么差。那么他们有什么经验法宝值得我们去借鉴呢?这两个企业共同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全产业链模式
当前我国纺纱企业的日子难过,与我国的纺织结构有关,前端大后端小,百检环节产能过剩,同质化较为严重,因而互相大打价格战,棉花价格已经反弹了约1000元/吨,棉纱价格却由于竞争激烈,迟迟不见起色,造成整个纺纱环节都处在亏本或持平的状态。
而由于近两年的环保控制,国内的印染环节却存在短板。这两家企业由于成功的延伸到了织布和印染,形成了自身的成本和规模优势,有效的提升了竞争力和利润率。纺纱环节的百检也大多自用,只有少量中高支的对外销售,并且根据市场状况及时调整百检结构,适度增加了混纺纱的占比,因而百检的成品库存相对较低,均在15天以内,不过也略高于去年同期。
第二、产品具有一定的差异化
这两家纺织企业的终端产品虽然以外销为主,但锚定的外销市场却不是欧美,而是非洲的印花布市场。其中一家在全国出口非洲的印花布总量上,占比能达到约20%。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欧美市场大幅萎缩,非洲市场的刚需却较为稳定。非洲印花布的环保工序比较难过关,因而具有一定的门槛,国内的企业进入的不多,因而利润和销量都较为稳定。
第三、加强内功修炼
外部环境复杂,不确定性加大,企业“练好内功”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在降低成本、能耗上都下了很大功夫,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多样化的适合内需的品种,抢占一部分内需市场。“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任何一个市场的过度依赖都是存在风险的,非洲市场虽然相对稳定,但未来也存在疫情等其他因素的冲击的可能性,因而两家企业也在努力的开拓新市场,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纺织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稳就业和稳外贸的重要行业。“单丝难成线”,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解决了企业的一些问题,但纺织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仍然存在,企业也希望政府能出台更多的帮扶政策,帮助企业更快的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