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原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认为,中美贸易战的实质是美国要维护其全球霸权、全球领导力。目前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国博弈,中国要保持平常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浪费大变局带来的历史机遇。
本届论坛主题是“新格局·新经济·新金融”,旨在为产业和资本、理论和实践、政府和市场等相关主体搭建跨界交流、对接合作的优质平台。新格局是指新时代;新经济是指创新性知识占主导、创意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的智慧经济形态;新金融是指金融要素市场化、金融主体的多元化、金融产品的快速迭代。
新格局、新经济、新金融环境下,中美关系如何?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影响?张燕生回应,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焦虑情绪,是因世界缺动力,缺治理,缺平衡,缺合作。缺动力是因缺乏科技创新与合作。目前,世界技术保护主义抬头阻碍科技创新与合作。
对于中美贸易战的实质,有人认为是发展道路之争,而张燕生认为是美国要维护其全球霸权、全球领导力。
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对此,张燕生表示,关税战要建美国优先的全球产业链,科技战要形成一个世界,两个体系。但中国不想打,也不怕打,因为中国有足够韧性、巨大潜力和回旋空间,足能抵挡任何大国挑战。
张燕生分析,2035年前,中美是非理性对抗,以后才真正进入战略性合作和对话阶段。
“与高手博弈,永远都是进步。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在过程中做强自己。”张燕生认为,目前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国博弈,中国要保持平常心,尊重常识、规律和逻辑,保持历史耐心、战略定力和底线思维,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浪费大变局带来的历史机遇。
在外部打压下,中国如何推动技术创新,重构未来竞争力?张燕生给出的建议是,创建支撑环境和条件,让创新成为**动力。做好颠覆性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市场取向技术创新,关键要发展**创新环境,建设世界**企业和**大学,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
对于世界**大学的标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球认为,世界**大学要有包容性,要有探索和创新精神,要成为人类社会创新、变革的主要力量,**大学要重视思想价值。
吴晓球还针对金融创新谈了他的看法。他认为,中国金融目前处于多样化变革时代,这源于科技重构的力量、市场脱媒力量和开放的艰难选择等三种力量推动。
“科技对中国金融的重构力量巨大,在相当多的领域产生了颠覆性结果,即改变金融业态,改变了金融的认知,甚至改变了金融背后的理论架构。”
吴晓球说,传统金融到现代金融的转型,*基础的力量来自市场脱媒。传统金融核心是融资,投资功能微弱。它主要通过金融中介、金融机构完成融资活动。由于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市场脱媒,通过市场绕开金融中介去完成金融的活动趋势正明显加快。
金融的脱媒是现代金融的基本趋势和基本力量。未来,无论是融资还是投资都会走向市场,市场提供了金融体系足够的透明度,提供了信息的对称并创造了一种定价的能力。
对于金融开放,开放什么,是开放金融市场还是金融体系(也就是资本的自由流动)?吴晓球解释,一个国家在选择资本的自由流动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以及汇率的稳定之间是不可能同时达到的,必须在其中作出一个选择,这是艰难的选择。中国是一个大国,独立的货币政策是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