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精准扶贫成果展示区”内,墩阿孜玛村的展示项目——手工丝带绣引来不少顾客驻足。一幅幅精美的丝带绣抱枕、牌匾备受顾客青睐,而这些也是当地妇女脱贫致富的“成果展示品”。
顾客在墩阿孜玛村的展示项目前拍照。
驻村工作队帮“绣娘”闯出脱贫新天地
丰富的棉花资源,便捷的交通物流和毗邻国家多的区位优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一直是全行业的热点和亮点。
如何乘着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的东风助力扶贫工作?墩阿孜玛村“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从中寻到了一条“脱贫路”。
“我们发现用色彩丰富、质感细腻的缎带为原材料,在棉麻布上用针法绣出立体绣品的丝带绣,具有成本低、简单易学、市场广阔等优势。”丁生彦介绍,如果能在村中成立合作社,就能让村中因照顾家庭无法外出就业的妇女实现就近就业。
在驻村工作队沟通下,拥有刺绣技术的村民娜则古丽·托合提库尔班等5人筹集资金,成立金针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队将村中一间80平方米的房屋进行装修改造后,免费提供给合作社作为生产车间。
当**批丝带绣抱枕、牌匾等产品投入市场后,便受到*大欢迎。看到扶贫工作初见成效,工作队积*申请帮扶资金,将合作社的生产车间扩大到400平方米。
“目前,合作社已有员工65名,产品主要销往当地以及内地的精品丝带绣店、家具店,还新增了网络销售渠道。”丁生彦介绍,2018年,合作社已实现销售额80万元,直接带动村中60余个家庭脱贫增收。
而在第六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前来参展的丁生彦、娜则古丽一行也收获颇丰。
“昨天,我们有了一笔6000多元的订单,我特别高兴。”娜则古丽说。
丁生彦表示,通过第六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与客商的交流,他也找到了未来合作社产品的发展方向。
“我们今后要让产品走进更广阔的的内地及国际市场。”丁生彦说。
展区内的羊毛地毯、刺绣挂毯、抱枕、桌布、服装都出自巴格古丽学员之手。
本地企业:成立培训学校拓宽妇女就业渠道
如果是中国—亚欧博览会的“铁杆粉”,那参加过第五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的展商应该还记得巴格古丽·沃拉勒泰。因为当时展出的那顶由自己学员纯手工制作的白顶红边毡房让她着实“火了一把”。
巴格古丽是阿勒泰达娜外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以开发和生产民族特色工艺产品为主,主要经营民族特色服装、工艺美术品等产品的进出口贸易。
“我们在成立公司时,享受到了政府很多优惠政策,近几年,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越来越好,企业也越做越大,作为新疆本地企业,我也要为咱们脱贫工作出力。”巴格古丽介绍,在2011年初,她成立了阿勒泰市金顶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在2016年注册“阿勒泰市金顶职业培训学校。”
“我们培训学校的员工大多是阿勒泰市周边村镇的妇女。”巴格古丽介绍,成立培训学校就是为了带动农村贫困家庭妇女就业脱贫。
今年,在第六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上,巴格古丽再次带着学员产品来到乌鲁木齐参展,而这次,她的展柜设在了“精准扶贫成果展示区”。
“今年学校招收了480余名贫困家庭妇女,我们免费教他们做手工刺绣、民族特色服装。”巴格古丽指着展区内的羊毛地毯、刺绣挂毯、抱枕、桌布、民族服装向记者介绍:“你看,这些都是贫困家庭的妇女做出来的。”
此外,巴格古丽还在阿勒泰市周边14个贫困村建立生产基地,免费提供生产设备,让有技术的妇女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村民做出来的产品,我负责帮他们销售。”巴格古丽介绍,每个月贫困家庭妇女通过自己的劳动,便可获得152 0173 3840-3800元的收入。
内地企业:扎根新疆提供4200个就业岗位
“一带一路”倡议给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带来发展合作新机遇,新疆棉纺产业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得到提升,服装服饰家纺针织行业初具规模,就业规模也显著扩大,而这些也吸引着外地企业来疆投资建厂。
8月31日,江苏金昇集团副总裁金浩参加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18“一带一路”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论坛。
“我们企业将进入新疆发展。”金浩说,他将企业在新疆未来发展归纳为“一中心五园区。”
“一中心”代表企业将在新疆建设一个次总部,作为在疆产业及资本运营的管理中心和服务中心。“五园区”包括在乌鲁木齐设立纺织机械产业园区、在库尔勒与奎屯建立绿色纱线产业园、还有在喀什和阿拉尔建立高质量全产业链的纺织服装产业园区。
“目前‘一中心五园区’的建设正在进行当中。”金浩介绍,截至2018年底,企业在新疆的投资将累计达到90亿元,解决就业人数4200人。到2019年底,当乌鲁木齐、库尔勒和奎屯三个园区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创造就业岗位超过一万个。
金浩表示,企业来到新疆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有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
“作为企业,我们能做的就是来到新疆投资建厂,实实在在的提供就业机会,为新疆发展做贡献。”金浩说。(天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