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纺织业是我国传统优势出口行业之一,近年来受到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成本上涨以及库存扩大的影响,整个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被削弱,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出现同比下降,而今年以来人民币出现了长时间明显的贬值,对于纺织服装企业而言降低了公司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特别是部分出口型企业可以获得汇兑收益,将进一步刺激消费,促进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根据行业相关测算,人民币每贬值1%,纺织服装行业可提高净利2%-6%。
我国的纺织业是倒序发展的产业链,中国先有了纺织行业慢慢发展到上游的聚酯,到再往上走的原料PTA、MEG,到现在大力开发PX这些化工产品,人民币贬值从正常理论而言会增加以美元为单位产品的进口成本,压制其进口商品的竞争力,在聚酯原料里MEG进口依存度相对较高,往常而言人民币的贬值会对MEG形成提振,但目前来看多数纺织原料,例如
化纤行情看涤纶,作为**大原料PTA虽然不依靠进口为主,但其上游原料PX仍大量以进口为主,人民币快速、大幅地贬值拉高了PX的进口价格,增加了PTA的成本压力,另一原料MEG虽然正在面临产能投建集中期,但目前进口依存度仍然位于59%的高位水平,面对人民币的持续贬值相对应亦增加了其进口成本,如果上游成本能顺利传导至下游环节中对于原料本身或许可以酝酿一波上涨行情,但今年下游聚酯环节始终缺乏令人满意的表现。
中宇资讯统计8月初聚酯开工负荷降至85%左右、终端织机开工降至63%左右,而7月涤纶长丝月均产销仅58%。显然3000亿商品的加税对于聚酯产业的利空冲击还是相对明显的,而8月仍是终端纺织传统需求淡季,目前坯布高库存在42天高位,担忧织机开工负荷继续下降,将继续抑制涤纶长丝等产销回升,倒逼聚酯工厂降负荷。短期低需求仍将主导市场。
虽然有很多机构认为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对冲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延伸至上游原料端整体还是弊大于利。当然,从更长的数年的周期而言,即使没有贸易争端,劳动密集性的生产环节往外部转移也是必然趋势,所以中长期的负面冲击会慢慢缓和,届时人民币汇率也会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