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广东、河南等地的棉纱中间商表示,由于进口棉纱在价格上普遍有500-1000元/吨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中小型织布厂、印染厂和服装厂认可印巴等外纱的品质,“弃国产、购进口、减产能”的趋势也很明显。江苏盐城某8万锭左右纺企表示,3月份以来除中、低档次纱线情况未见好转之外,企业的中高纱支出货也同样放缓,50支、60支纱线基本没有库存,厂家维持按单生产状态。“如果再没有新增订单,这种平衡状态很可能会在下个月被打破”。该厂销售负责人表态,一些原来的苏南、广东等地的老客户纷纷表示采购印度、巴基斯坦和中亚棉纱代替该公司的产品,价格低、单次交货量大和LC90天付款是*主要的优势。而与棉纱有利润但成交量放不开形成对比的是各棉纺织厂棉花等原料仅处于维持生产状况,截至3月底江浙等地纺企原料库存仅在15-25天之间,较往年下降30-40%。
对于近日进口棉纱再次涌入中国港口的原因,一些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棉纺织厂认为,除了进口棉纱价格低、产品质量逐渐提升以及印巴等纱厂、出口商信誉度提高外,另外的原因包括:1、近日人民币对美元止跌反弹,进口棉纱企业的信心有所恢复。人民币汇率出现的短期反弹,市场普遍达成了共识,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考虑、美国就业数据低于预期影响美联储加息进程、西方国家纷纷参与亚投行筹建等因素共同促成了短期内人民币的反弹;2、印度政府宣布自2014年11月22日提高纺织品和服装产品的退税率和价值上限,早前在新税率中,棉纱是**符合价值上限为每公斤13卢比时,个别税率为3%的条件,同样保留了低于50支、50支及以上支数纱线的税率,税率已经修改为2.8%,价值上限为每公斤18卢比,巴基斯坦、越南等东南亚纺织业大国在规划或实施新的退税政策,加快挤压中国棉纺织厂、服装厂的生存空间;3、2015年中国政府只发放了89.4万吨1%关税内棉花进口配额,而且加大了对“代理进口”“配额调剂”等的审核、监管,青岛、上海、张家港、广州等地棉花贸易商处于半失业状态,为了支撑下去,转而向下游棉纱发展顺理成章,很多棉商、投资商**次涉足外纱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