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5年棉价偏低,植棉效益下降
德州市位于鲁西北平原,耕地面积930万亩,其土质既适宜种植粮食作物也适宜种植棉花、辣椒等经济作物。当地棉花种植面积*高年份达到300多万亩,近 年来大幅下降,2014年降到68万亩(首次降到百万亩以下),2015年更是降到43万亩,成为近四十年来*少的一年。
2015年当 地基本风调雨顺,没有出现大的旱涝灾害,属丰收年景,
二、2016年植棉面积预期减少
在调查的270户棉农中,2015年种植棉花1705亩,2016年计划植棉1341亩,比上年减少27%。4.3%的棉农户面积增加;63.4%的棉农户明年减少面积或已经全部改种小麦等其他作物。
植棉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棉价低、收益少。籽棉售价平均2.90元/斤(2014年度平均3.05元/斤),部分棉农售价2.80元/斤,远低于心 理价位4.5元。2015年虽然粮食价格低,但亩产较高,小麦亩产1100斤以上、玉米亩产1200斤以上。种棉赶不上种粮食收益高。二是种粮食从播种到 收获基本机械化操作,田间用工很少;而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低,从播种到采摘,加上高温季节田间喷药、修棉都是人工操作,用工多。三是植棉、治虫雇工费用 高,雇工每人每天*少50元以上。四是当地盐碱旱地多数已改良,水利条件改善,很多地块既适宜种棉花,也适合种粮食。五是棉花加工企业利润微薄,收购积* 性不高,收收停停。28家收购企业中,武城县21家、夏津县5家、乐陵市1家、宁津县1家,其他7个县没有企业收购,棉农卖棉不方便。随着资源越来越少, 部分收棉企业考虑转产。
三、促进棉花产业稳定发展的对策建议
1、植棉保护政策。建议国家继续实施棉花差价补贴政策,确保在内地宜棉地区稳定棉花种植,避免棉农由于效益低而盲目改种粮田,保证国家用棉安全。国家尽快出台扶持棉花生产政策,稳定棉花面积,奖励10万亩以上的棉花生产大县,推进棉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2、提高棉花单产,降低成本。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单产。加大高产优质、抗烂铃的新品种的研发;推广轻简栽培技术,推广棉花“种肥同播”。适当降低常规植 棉密度、加强吐絮后的管理和治虫。推广秸秆还田,施用盖顶肥。加大棉花高产新技术推广力度,实现良种与良法配套,提高棉花单产。增加棉田一熟变两熟的面 积,推广棉花与西瓜、大蒜、小麦、辣椒等套种。
3、发展棉花专业合作社等生产服务组织。推行规模化种植,提高棉花种植机械化水平,由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机种、机防、机械采摘。减少用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棉农收入。
(德州市棉花协会 马俊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