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对应的是,当地绝大部分棉花加工企业还没有收到棉花。当地今年实质投入棉花收购的力量将明显削弱,以大丰区为例,业内人士预测以今年的产量来看,投入 加工的棉企或许只需数家的产能就已足够,目前投入收棉的企业已有20家,但该区的实有棉企至少还有100家,其中仅具有400型规模的棉企就有19家。棉 花的收购加工产能严重过剩,已成为制约涉棉企业及当地经济增长的一个现实问题。 大丰区某镇一小型收购加工棉花的业主告诉信息员,今年棉花数量少,价格不高,现在前来询价的农户也不多,整体来看棉农和企业都不太有劲头和信心。在这样的 情况下,该企业至今没有招聘收购加工人员,场地库房也基本上没有整理。
另外,有关人士分析,今年内地棉农选择一次性售棉的比例将很大,而此举的危害性在于人为损害了棉花的实际品质,形成了好劣串连。而收购加 工企业若选择剔拣后加工,有企业认为费工增支也未必合算。但涉及千家万户之习惯却无法很快改变,业内呼吁之声不绝却未见有何效果。
业内还有分析认为,棉花不同于粮食,转化途径多,因此放至何时农户终究要出手,只不过价高价低对来年生产安排存在影响因素。因此,预计内 地农户在“霜降” 前后还是要动摇售棉意念的,因为该节气后多地棉花会质价同步下行。而就秋种工作而言,有的农户也要花钱购置农机化肥种子等。从信息员了解到的情况看,植棉 面积的逐年减少,使其去向多数是种上了粮食特经,而多数传统棉区的麦子种植面积也很大,秋种时的农资投入也很大,麦子播种时的机播费用、新品麦种的价格等 等抬高了秋种成本,而过去当地农户主要是靠售棉收入来解决秋种农资投入的,现今尽管依赖程度低了,但传统现象不会断然消失,在渐入冬日的季节,棉花收购僵 局有望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