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杂志:2017年度国内外
中储棉花信息中心总经济师冯梦晓:目前,2017年度全球棉花市场供求格局方面新的看点和热点基本尘埃落地,产量大幅增加,增长幅度是多年来罕见的,但消费量仅略微增加,造成产大于需的情况,给市场带来压力。
从结构上看,2017年度中国市场偏紧,产量、需求双双增加,供需缺口超过200万吨;在中国以外市场,产大于需达367万吨。库存消费比是*能测量资源供求水平的核心指标,2017年度期末库存消费比66.54%,是2000年度以来*高的水平,也就是说2017年度是供给*为大于需求、资源超级充沛的一个年度。
棉花价格方面,印度作为棉花*大产棉国,该国的主要产棉邦将*低收购价格有所上移,对国际棉价下行有所缓冲,但不足以改变上述因素带来的压力,两者之间的对冲差距悬殊。2017年9月,我国进口棉花9.27万吨,环比增长0.88万吨,增幅10.46%,同比增长3.20万吨,增幅53.50%,为2017年4月以来*大增幅;我国进口棉纱约16.74万吨,同比增加8.73%,环比增加5.44%,打破了2017年3月以来外纱进口连续6个月负增长的有利局面。储备棉轮出带来的有利格局,正在因为目前价格压力快速流失,市场要给予高度关注。
从消费端情况来看,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对下游企业有一部分拉动作用。年初以来,全球经济体普遍向好,但持续性、力度要审慎看待。现在可以明显感觉到,国外市场宽松程度带来的压力,在价格下行过程中,显现出竞争优势对中国棉花市场造成压力。从9、10月份的表现,市场压力很大,内外棉价差显著扩大,在价差扩大的同时,外围市场棉纱价格的优势也逐渐体现出来。9月份外纱进口量没有延续前几个月的负增长,呈现出正增长的态势,港口外纱报价情况对国内棉纱冲击有所显现,这是我们不得不考量的因素。从国家棉花监测系统数据来看,9月国内棉纱价格高于国际棉纱价格108元/吨,10月国内棉纱价格比国际棉纱价格高出898元/吨,将近是9月份的8倍,国产纱压力远超预期。
总体看来,产量大于需求、内外棉价差造成的压力,市场已经看到,但产业政策会不会进行相应调整是后期的不确定性。宏观经济、金融层面,现在美国纳斯达克指数、道琼斯指数高高挂起,两个指数的价格与价值之间,用比较谨慎的方式测算,可能达到了30年来较为背离的峰值,一旦美国经济运行出现超出预期的不利因素,洗牌效应将给金融市场,包括棉花、棉纱在内的大宗商品造成冲击,这是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现在
中华合作时报:十九大刚刚结束,对棉花企业未来发展形势有什么期望?刚才讲到大环境是外松内紧,那么2017/18年度全球经济走势会对棉花纺织企业有什么影响?会不会有一个支撑作用?
中储棉花信息中心总经济师冯梦晓:刚刚闭幕的十九大令人振奋,十九大报告为不同行业,特别是棉花行业描绘了一个很好的前景。从我们研究的角度看,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这是我们重要优势。尽管劳动力成本给纺织所带来的红利,和改革开放之初比有所弱化,我们现在面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状况;服装方面,欧洲的意大利、法国、美国的服装产业****;对棉花来说,美棉、澳棉在市场也是很有影响力的;未来,印度纺织服装和棉花产业也将不断追赶。但是,我国共建“一带一路”愿景,在更高层面改革开放。十九大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实行科技创新,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化几方面稳步推进。现在,新疆棉花的机械化水平快速增加,北疆达到80%以上,长绒棉也要尝试机采。这说明,我们的现代化水平随着国家的规划和扶持的推进,我们农业的前景,从棉花方面来说也是令人欣慰的。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中储棉花信息中心也在不断为国家相关产业提建议,比如怎样不让内地的棉花生产萎缩得太快,因为我们的消费市场还是很大的。近些年,线上的服装、衣着类的销售很大。在十九大报告里面,未来,在全面达到小康基础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中国梦*贴近我们产业的一个表述。对棉花来说,在现代化和机械化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的竞争优势就能逐步跟上。2017年,我国棉花的品质优良,“双29”“双30”的棉花资源非常多,原来必须要买美棉、澳棉,今年可能这个优势会大幅显现出来。对于消费市场来说,随着经济增长达到6.7%-6.9%,大家的消费预期和能力都是逐步增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求量,而且还要有质,特别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在我们的产业里是非常生动的体现。我们的产品产量和供给已经很大,我国纺织品在全球占比37%以上已经延续多年,但是棉花、纺织品质量和平衡性能不能很好地提质增效,如果按十九大的报告的要求去做,我们棉花和纺织的明天是非常美好的,我是很有信心的。
宏观经济的情况,2015和2016两个年度,棉花纺织整个产业链就是得益以轮出为代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带来的红利,使得我们的产业健康稳步持续地复苏。我们付出那么大的努力取得全产业链的回暖,这样好的局面我们希望能尽可能更长时间的保持。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贡献力。如果要说的更细,不仅是棉花去库存,金属、钢铁、水泥等其他传统产能也在进行去产能和去库存,这一系列的改革对于全球石油、化工、钢铁、贸易等方面的贡献非常大。2017年的定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逐步深化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更多产业效益,相关的产业提质增效也在逐步显现出来。随着创新科技这一部分新兴产能及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的增强,经济后期的平稳性是可以进一步增强的。但快速扩张可能过于乐观。从全球看,美国的经济运行的情况从数据上看不错,但是金融市场一些指标过于乐观,没有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收紧而调整。如果美联储货币政策继续收紧,或者在12月份缩表的话,可能会使金融市场、商品期货产生连锁反应,对世界经济或许会造成一些压力,这是比较让人不安的。对中国来说,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十九大再次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因此近期的一系列相关政策都是稳住房地产,同时优化房地产供给和消费之间的关系,这个政策的推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已经带来了一个向好的起点。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推进,宏观经济会呈现出温和平稳的态势,对企业来说是有利的。只有在整个经济全面调整结束之后,金融层面和资金层面的放松才会到来。
十九大报告在描绘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要求储备棉应当更好地发挥优势。在储备棉轮出两年中,确保了市场机制在棉花市场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且是高效的运作,储备棉对纺织产业起到了基础性的保障。
要落实十九大报告,如何实现中国梦?总体来看,未来5-10年,中国和主要潜在对手的竞争关系只会强化,难以弱化。在这个过程中,不论在贸易结构,还是军事、政治中,相关风险的强度和力度逐步袭来,大家都能感受到这个情况。对于我国纺织产业而言,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路上,没有取得决定性、实质性的突破,只有我们真正做到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处于全球**、达到高价值区间及*优化的棉花纺织产业链,才能实现棉花及纺织产业的中国梦。
在这个进程中,储备棉应当更好发挥既有的保障作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储备棉为中国纺织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落后的纺织弱国成为了全球**纺织大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贡献,而且纺织生产已经成为强国。我们能够切身体会到的就是在国外购买纺织品服装,很难买到不是中国制造的纺织品。这与储备棉轮储整个体系的运作是密不可分的,储备棉起到了保障和支持的作用。在未来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也需要储备棉整个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为棉花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构成一个坚实的“护城河”,起到抵御风险的保障作用。纺织企业需要一个平稳运行的市场,需求才能有保障,市场要相对平稳,不能大起大落。大起大落对纺织产业的影响是非常负面和严重的。储备棉的功能中正好包含有,可以起到保障资源,维护市场平稳这两个作用。
一旦我们把现有已经逐步积累起来的储备棉体系进一步完善、机制进一步灵活、优化,构成完备的储备棉制度和体系,那纺织产业、棉花产业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