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在外地工作,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母亲便张罗着给女儿做
不知母亲在哪打听到,离家十几里外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外地人包了几十亩地,专门种棉花,母亲就亲自骑三轮车到了那里。正是棉花采摘时节,好多上了年岁的老人在摘棉花,摘一斤给3毛钱工钱,如果自己需要棉花也可以买,价格比市场上要贵一点。母亲很高兴,回家就准备围裙、手套,还有装棉花的袋子。
母亲摘了两天,就要求我也跟着去,理由是为了要好点的棉花,她准备了两个袋子,好坏分开,一个装自己要的好棉花,一个装剩下的成色不太好的,这样就慢了不少。包地老板是河南人,三十多岁,来这儿种棉花好几年了。夫妻二人春天来,整天吃住在地里,浇地、播种、锄草、掐尖、喷药,到秋后采摘卖完后再回家,一年下来也挺辛苦的。棉花地边上搭一个棚子,里面有床,有做饭的一套器具,外面停放一辆旧面包车,一个称棉花的秤,再就是一堆高高的棉花垛。为了提高效率,老板就免费给摘棉花的人提供热水和包子。摘棉花的都是附近的老人,没事做,体格又好,又舍不得老向孩子们要钱,就出来摘棉花,挣些零花钱。老板管饭,不用来回跑了,都很高兴,一到饭点,这些人边吃边拉家常,你家儿子有出息、她家媳妇孝顺什么的,说一通笑一通,很开心。
走进棉花地,一大片一大片雪白的棉花儿,看着就让人待见。母亲把袋子放到田埂上,递给我一个带兜围裙,我照着母亲的样子系在腰间,她负责专挑花大蓬松的,我专摘剩下的,虽然费了工,但自己能挑些成色好的棉花,又没误老板的事,也算是两全其美。母亲对摘棉花驾轻就熟,她左手执起棉球,右手五个手指分散开抓在棉瓣上,轻轻一提,棉花便顺从地到了她的右手上,她把采好的棉花往面前的包袱里一塞,又继续弯腰采摘,等包袱满了时,就倒入地边的袋子里。有时见我落在后头,就回头来帮我。
有**下午,女儿来电话问我干吗呢,我说正和她奶奶摘棉花呢。女儿笑了说,蓝天下,在一片白茫茫的棉花地里,你陪着奶奶摘棉花,一前一后,母子二人有说有笑,多幸福呀!拍个图片发过来。女儿的一番话,让我顿感温馨,我喊一声“娘”,她回头捧着棉花冲着我笑,我抓拍了一张给女儿发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