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近段时间不断有棉农、轧花厂询问棉花生产保护区的事情。仍有很多很多人关注着棉农,星星之火才会不熄。山东夏津一位棉农表示,他从事棉花种植近30年,这30年以来,他种棉花从几亩责任田开始,延续到近年包地种棉几十亩、几百亩。正像该棉农所说的——种也种出了感情。如果哪一年不种棉,就感觉心理空落落的。
还有不少的“老棉农”,种棉十几年、几十年,对棉花的了解,就像了解自己的一样,对待棉花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所以,如果不是大形势、大背景对种棉有利,他们是不会放弃的。这些人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以责任田和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专业棉农为主,其中包括种棉“大户”。
政策引导是关键,星星之火才会燎原。4月10日,《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以新疆为重点,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主产区为补充,划定棉花生产保护区3500万亩”。这对很多对棉花深怀感情的人来说,是一剂“强心针”。26日,一位沧州的包地棉农说,他今年计划种棉37亩,之所以暂时不敢大规模种植,主要是国务院的《意见》有了,但是在河北省还未“落地”。该棉农表示,如果棉花生产保护区的政策落实了,那么他就将“敞开”种棉。
实际上,不少棉农有在保护区种棉的打算,或者希望将自家的棉田划到保护区内。 “相信,有了政策上的支撑,内地棉花发展会呈燎原之势。”一位市场人士很有信心地说。
多种经营发展,内地棉业才会熊熊绵延。山东东营某种棉大户与当地某400型轧花厂合作,形成“大户+轧花厂”模式。这种模能有效规避风险,提升了利润空间。还有“大户+轧花厂+纺企”模式,这样的产业链条更长,形成了强劲的竞争力。还有一些地区实行农村合作社,农民自由入股,整合土地资源、融合发展,对于种棉也有很强的竞争力。
谁会撑起内地棉花的一片天?一需热情、热爱,二要是政策支撑,三是自身努力、科学发展。如此,棉花的天将是晴朗朗地天,高速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