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拉高中国国内棉价,加剧中国纺织业“肠梗阻”问题,同时降低中国纱线、坯布及服装等出口竞争力。随7月28日郑期、国储棉成交均价大幅下挫,二次上市的国储棉的市场报价也大跌800-1000元/吨(2012、2013年国储棉地产棉报价152 0173 3840元/吨左右),纺织厂纺纱、织布利润不仅逐渐“转正”而且出口竞争力增强。而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产地棉纱的上涨之路却“开弓未回头”,即使在7月下旬ICE、印度国内棉价振荡回调的情况下外纱仍“一骑绝尘”,与国产棉纱的“倒挂”幅度继续拉大,港口保税棉纱、期货纱的询价、签约都不景气,流向印巴等东南亚国家的低支纱、低配纱订单继续回流国内。一旦棉花、棉纱报复性反弹,纺企将陷入内外夹攻、腹背受敌的境地。
其次,8-10月份中国纺企对高等级棉花的需求难降温,ICE、外棉报涨逼迫买家就范。从对国内纺企调研来看,受颜色级、强力、长度及异纤含量、一致性等指标限制,国储新疆棉纺40S及以下普梳纱、JC32S及以下精梳纱问题不大,但要纺40S及以上普梳、精梳纱必须配高等级进口棉和长绒棉。虽然以目前储备棉日均轮出量在3万吨左右且轮出日期预计延长一个月来看,国内棉花供需压力大幅减轻,但高等级棉短缺也是事实,因此ICE又来凑热闹了。
第三,ICE上涨缩小了与印度棉的倒挂幅度,但竞争力依旧突出。据了解,8月4-5日,8/9月船期C/A SM、EMOT SM的CNF报价分别为86.70美分/磅、85.70美分/磅,而印度国内轧花厂S-6、J34的出厂价却达到89.50美分/磅、87.50美分/磅,相较美棉、澳棉,印度棉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力,中国纺企8-10月进口只有美棉可选择(澳棉已销售85%以上)。截止6月底,中国大型纺企、进口企业手中仍有50-55万吨1%关税内棉花进口配额未用,高等级又是企业进口的**选择,而2016/17年度印度棉*早船期也要12月份甚至1月份,因此印度棉并不在中国买家采购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