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4年国家在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棉花质量就成为市场苛刻要求的“通行证”。2015年,对兵团各植棉师而言可谓流年不利,7月的一场 持续高温,让本来就十分突出的棉花质量问题更为凸显。作为兵团*大的植棉师,八师在高温灾害影响及退减17万亩低产棉田的情况下,全年共生产皮棉47.5 万吨,棉花公检纤维长度28毫米以上的占78.5%,29毫米以上的占21.8%,分别较2014年提高4.4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巧妙地度过了这场 “高温劫”,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田间地头是**车间
3月9日,记者来到石河子市银力集团采访。杨豫川告诉记者,银力集团已销售棉花近28万吨,占八师14个团场棉花总量的70%。
棉花质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对于绝大多数植棉师团来说,2014年国家在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后才被真正视为一个“问题”。若不是身份从加工厂厂长到团场副团长,再到棉花销售公司总经理的变化,杨豫川至今对“质量”的理解也不会太深刻。
他坦言:“三年收储,团场是受益者,但也有不利之处。”
2011年至2013年棉花收储期间,杨豫川是石河子总场加工厂厂长。他告诉记者,当时加工厂收的棉花基本上都能入储。但是,三年收储的“甜蜜期”很快就过去了。当2014年国家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时,杨豫川调任一二一团副团长,分管棉花种植。
上任之初,杨豫川便着手处理棉花质量投诉问题。当时,少量国储棉进入市场,恰巧就有一二一团的棉花,内地客户因为“三丝”问题投诉一二一团。在处理投诉 问题过程中,杨豫川已经预感到市场转向,但三年收储导致基层职工群众旧观念根深蒂固,至于纺织企业颇为头疼的“三丝”问题,虽然团场反复“强调”,但依然 没有引起职工群众足够重视,杨豫川深感提高棉花质量“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抓手”。当年,市场就给予无情的回击,棉花价跌滞销。
2014年12月,八师分管农业和流通的领导带领植棉大团政委、团长、销售人员考察内地纺织企业,零距离了解棉花质量存在的问题。纺织企业对棉花长度要求 高和对“三丝”的深恶痛绝,让他们对棉花质量有了新的认识。赵图强告诉记者,棉花国储标准是颜色级和加工质量,压根没有把“三丝”作为入储标准,但是纺织 企业对“三丝”和纤维长度的明确要求,促使八师在提高棉花质量上有了更加明确的抓手。
2015年,八师放弃了原先使用的0.08毫米薄 膜,采用0.1毫米薄膜;棉种选择“一主一副”:新陆早45号、新陆早62号。但是,7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高温,让原本颇为乐观的棉花栽培布局陷入困境,而 这也催生了八师有史以来*严厉的质量管控措施:保长度、降短纤、绝残膜(三丝)、提品质。
为降低棉花“三丝”,采收前,八师各团场动员 职工群众到田间地头捡拾残膜,而且职工群众必须将地膜用土盖好,否则采棉机不进地采收。更为重要的是,棉花不落地,采收完直接进入加工厂,以保证棉花质 量。2015年,八师机采棉公检纤维长度28毫米以上的占78.5%,较2014年提高5个百分点;断裂比强度平均为28.9。棉花纤维长度28毫米以上 占比为兵团**、自治区**。
良种须有良法
总结八师提高棉花质量的经验,除了严 格的棉花质量管控措施外,优选品种也很关键。赵图强告诉记者,八师选择棉种*为苛刻,选择的品种**必须是国家审定的品种,然后还要进行多点实验,那些符 合区域气候条件且比主栽品种有优势的品种才能成为示范品种、搭配品种,*终才能成为主栽品种。
实际上,决定棉花纤维长度*根本的因素是 品种。对于植棉师团来说,棉花品种的选择关乎职工群众利益。因为,市场上的棉花品种多种多样,选择什么样的品种,选择谁的品种就很关键。2015年,在市 场对棉花质量要求*为苛刻的情况下,一些师团依然在品种选择上失误,或多或少暴露出种子利益链条的弊端。这种弊端如何破解,必须由农业相关部门来处理。只 有尽快尽早打破种子相关利益链条,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但是,现实情况是,市场上的棉花种企多,棉种品种多,难免会有假冒伪劣。如何 选育适应区域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对服务于当地的科研育种单位提出了挑战。记者了解到,一个品种的选育过程*为复杂,从科研人员选配组合到区域试验,再到 生产试验,*终被审定为品种少则8年到10年,多则十几年。即便是被审定为品种,它们的命运也不一样,有的种企推广能力强,种子在生产试验中表现优异,那 么这个品种就被广泛使用。
从区域情况看,八师属于北疆棉区,光热资源比南疆差,因此早熟或特早熟品种是**。赵图强表示,由于受光热资 源限制,八师的科研单位不得不选育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良种。在去年特定气候条件下,自育良种的相对适应性帮助八师度过“高温劫”,这或许是八师棉花质量提 高的又一秘诀。
除了优选棉种,强化栽培管理至关重要。兵团有几十年的棉花种植历史,已经总结了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但区域间气候不同, 因此管理方法千差万别。赵图强对记者说,良种还要有良法,八师棉花栽培以“触早”为中心,早播种,早打顶。打顶的原则是“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脱叶 原则是“絮到不等时、时到不等絮”。正是良好的栽培与管理方法,在去年*端高温下,八师棉花减产幅度小,质量保持了相当水平,为后期销售奠定了基础。
探索加工新工艺
棉花收获后,加工环节变得十分重要。作为棉花加工战线上的“老人”,有30年棉花加工从业经历的石河子总场加工厂厂长冯国银,可谓经验丰富。他告诉记者,市场对棉花质量要求发生变化后,压力也随之传导而来。
2011年至2013年棉花收储期间,国储棉收储标准是白棉四级以上、纤维长度在27毫米以上、加工质量在P3以上,入储标准重在考核加工质量,即棉花 的外观形态、含杂和颜色级。很多加工厂的加工程序是4道籽清和2道皮清。但如果用纤维长度和“三丝”去衡量质量,外观形态、加工质量好的棉花未必会受到纺 织企业的青睐。
作为棉花生产链上的重要环节,棉花加工设备改造升级或加工工艺调整,要么是适应新技术发展,要么是适应市场要求。 2015年,为提高棉花质量,八师一些团场再次更新了棉花加工设备,如一四九团投资3000多万元在农业公司第二轧花厂新建了一条机采棉加工生产线,购买 了棉花加工乌斯特在线检测系统等。没有升级设备的加工厂试图通过调整加工方法、皮棉清理机齿轮与排铡刀的间隙以及减少籽清或皮清保长度。
2016年3月10日,八师经济委员会下达了2016年棉花质量管控措施:
保长度、降短纤、绝残膜(三丝)、去籽屑、提品质,比2015年的12字方针多了“去籽屑”。这个细微而快速的变化表明,在市场倒逼下,快速转变和适应或许才是*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