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三年“稳赚不赔”的买卖后,
国内棉花种植面积缩减,加工企业“僧多粥少”的局面进一步加剧。然而,
2014年度,几乎一半的轧花厂选择停工或转行。据统计,山东德州85家400型棉花加工企业中,2013年度开秤收购加工的有69 家,2014年度则下降至52家;2014年度山东滨州34家轧花厂中,只有十几家开工运营;河北冀州15家400型棉花加工企业中,2014年度开秤收 购加工的仅七八家。
山东德州武城县星海棉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他了解,目前当地棉农手中只剩下10%的籽棉,收购已接近尾声。今年加工量比去年少一半,且加工几乎 无利可图。该负责人认为,除了高等级产品,未来皮棉价格仍不乐观。轧花厂今年的生存环境尤为艰难,只有规模较大的企业,才能承受正常开工。
山东东营五洋棉业今年收购的籽棉折合皮棉仅5000吨,与之前收储年份相比,减少了2000—3000吨之多。而且,由于皮棉价格一路走低,为 避免存货积压造成进一步亏损,他们采用快进快销的策略,春节前已将加工成品销售完毕。山东冀州一家轧花厂甚至在收购籽棉后,直接将籽棉转卖,不再开工。
举步维艰,纺织企业“被转型”只为营生
下游的纺织企业,虽然订单和利润较年前有所好转,但订单好转是否能够持续是个问题。行业总体上举步维艰,多数中小企业挣扎在微亏和微盈之间。
今年来,进口棉配额减少,内地纺织企业用棉转向国产棉。虽然目前棉价已经从“政策市”走向市场化,国内外棉价价差逐步收窄,但短时间内,进口纱 在人工成本和原料成本方面的优势依旧存在,国内中低端棉纱市场受到冲击。此外,纺织企业也普遍反映,国产棉尤其是新疆机采棉由于地膜问题造成“三丝”困 扰,尤其令人头疼。不少纺织企业因“三丝”问题被下游厂家索赔,损失严重。
“作为中间环节,工厂两边受压。”一家纺织企业人员诉苦,“上游轧花厂卖皮棉都要求现款结算,但下游布厂买纱线往往赊欠,导致我们的资金链绷得 紧紧的”。在购销方面,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也普遍处于原料低库存(不含长绒棉、进口棉)、产品低库存的状态,以求控制成本、缓解资金压力。
原料成本不具优势,产品销路却不如从前,部分纺织企业被迫限产、停产,甚至转行。此外,由于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力红利也逐渐消失,劳动密集型中低档棉纱生产转移至东南亚等人口红利更高的国家和地区已是大势所趋。
据了解,纺织规模约500万锭的德州市,近100万锭产能处于减产、停产状态,棉纺织比重降幅几乎达到50%,纯棉纺产能不足200万锭。纺织企业中,未转型的企业被步步紧逼至破产边缘,纺织行业已步入“被转型”区间。
期货日报记者在此次调研中接触到几家情况较好的企业,虽然纺织规模从5万锭到100万锭不等,产品涵盖3—152 0173 3840支纯棉纱、天丝、莫代尔以及棉 混纺纱,但无不独具特色,有固定客户群和产品定位。他们中的多数企业,通过配置八成常规品种来保证开机率,配置两成特殊品种来创造利润。
据了解,受廉价进口纱冲击*大的是普梳32支纯棉环锭纺机织纱,这也是国内产量*大的品种。不得已,部分企业走差异化路线,选择改产高支纱、3 —32支精梳赛络纺等。例如,德州夏津县的瑞鑫纺织有限公司,目前主要做20—40支纯棉精梳纱和棉莫代尔混纺纱。据其负责人介绍,通常该支数的常规品种 对棉花质量要求不太高,但是他们用的都是高品质棉花,完全可以纺60支左右的精梳棉纱。这种高配低支纱与低配低支纱相区别,实现了产品的差异化。
与此同时,在整个纺织市场不甚景气的情况下,另一家纺织企业—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却逆势扩张,在采用差异化策略的同时,积*转型,将生产重点 从棉纺转向新型纤维。据其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共有100万锭产能,产品以差异化品种为主,预备在2015年年底扩大规模至130万锭。目前该公司用棉量已 不足纺织原料总量的1/3,棉花主要用于棉高端纱线以及与腈纶、莫代尔混纺。预计新投产的30万锭产能对棉花需求也*少。近四年,企业用棉量年均减幅在7 %—8%。
比较收益不高,农民种棉积*性受打击
目前,山东、河北距新棉春播仅剩15—20天的时间,目标价格补贴尚未落实,棉价上涨无望。此外,200多元/亩的补贴不足以弥补与种粮收益的 差距,农民种植棉花积*性受到打击,内地棉减产已成定局。考虑到局部地区土质的特性及农民的种植习惯,预计2015年黄河流域植棉面积下降30%。
滨州博兴县一位农民解释,种棉意向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棉花比较收益低,相比种粮费工又费时。据他介绍,他们村弃棉种粮情况十分明显,棉花种植面积 下降幅度估计在60%以上。“虽然去年棉花质量好,亩产也高,但是棉花价格上不来,种棉花每亩地年收益只有1500元左右(不计人工成本)。”他告诉期货 日报记者,今年他已经将土地以500元/亩的价格承包出去,自己外出打工。然而,博兴县是一个特例。在滨州、东营等环渤海地区,由于土质盐碱化,种植玉 米、小麦等农作物适应性较差,这些地区“不种棉花,也种不了其他作物”,整体来看,棉花种植面积减少幅度在20%左右。
德州等宜棉宜粮的地区,棉花减产比较严重。据德州棉花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地种植棉花、粮食、蔬菜、水果都可以,棉花种植面积在2010年— 2014年间分别为155万亩、163万亩、130万亩、113万亩和68万亩,2015年减产幅度估计在40%。对于235元/亩的种植补贴,他认为, 这对提高农民的棉花种植积*性意义不大。一方面,棉花比较收益低,即使加上补贴,也不如种植粮食,更不如种植蔬菜、水果。当地一位农民表示,去年种一亩辣 椒,收益超过3000元,远高于种棉收益。另一方面,粮食种植基本能够实现机械化,农民外出打工不耽误种田,打工收入远高于种棉收入。该负责人算了一笔 账:籽棉平均产量540斤/亩,平均售价3.15元/斤,平均种植成本1700元/亩,平均收益400元/亩,而种植粮食,收入在1000元/亩以上,空 余时间又可以外出打工,月工资在2000—3000元。如此看来,种棉几乎毫无吸引力。
河北的情况也大同小异。从对河北5000户农民的抽样调查情况看,2015年种植意向面积减少19.8%,由2014年的612万亩下滑至 465万亩,接近历史*低值。现在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小,替代作物效益高,且近几年8—9月连阴天气导致棉花减产降级,严重打击了农民对棉花的种植积*性。
“踩踏”现象出现,棉价转势不知何年
棉花产业链节节“绵软”,每层的产品价格都“拉不动”,归结到一点,还是供应与需求的不平衡。相比国际市场,国内皮棉与棉纱价格多年来均处于高 位,使得全球棉花都流向中国。国内方面,虽然目前内地棉销售了85%以上,但是新疆棉供应仍充足。加之三年收储,国内棉花供应量远远超过需求量。
从山东到河北,期货日报记者走访了禹城棉麻有限公司、滨州中纺银泰实业有限公司、衡水市棉麻总公司以及冀州恒通棉花仓储有限公司。在这些公司的库房内,棉花一直堆到贴近房顶。连库房外的露天场地上,也堆着一垛垛遮盖雨布的皮棉。
部分贸易商表示,自己手中也有大量库存。为了促进销售,贸易商将价格一降再降,目前已没有利润空间。
市场人士预计,国储抛售势在必行。国储约有1100万吨棉花,抛售至少历经3—5年。在国产棉和进口棉集中上市期,棉花大量积压,价格受到“踩踏”,整个产业链都受到冲击。
目前,对于棉花、棉纱价格保持乐观的厂家是*少数。纺织企业倾向于维持低库存,采购策略以随用随采为主,预期的集中补库也没有出现。
需求方面,鲁证期货棉花事业部范仲兴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坯布及成衣库存依然高企,终端消费未见复苏,压制着纺织企业备库的信心。此外,值得注意 的是,棉布功能被颠覆性替代已经“悄悄上演”。纺织行业原先作为主流的棉纺步步后退—其上有更高档的动物纤维,其下则是更为廉价的化工纤维。在上下两方日 益扩张的情况下,粗略估计,纯棉的市场需求不超过20%。
虽然新年度国内棉花存在减产预期,但纺织下游消费不旺,成品库存高企,短期内仍将压制棉价。范仲兴表示,当下游坯布及成衣去库存化完成时,棉花价格才会迎来转折点。
英大期货棉花研究员李峻峰认为,长期来看,对棉价其实不必太过悲观。国储方面,国家发改委官员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过,国储棉的抛售以不打压市场、 不引起市场巨幅波动为原则。目前地产棉基本销售完毕,而新疆机采棉销售进度缓慢,棉花需求迟迟不见好转,期货、现货市场均呈弱势,近期国家抛储的几率不 大。
“此外,各机构对新年度棉花产量做预测时,基本都以植棉面积作为参考指标,忽略了2014/2015年度国内多地棉花单产创历史新高的特殊情 况。”李峻峰提醒,新年度棉花单产维持去年的水平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棉花种植面积缩减已成定局的同时,单产下降也许会使新年度棉花总产量下滑超出预期。
与此同时,国家开始对进口棉加以限制,使得纺织企业采购手摘棉的积*性提高,但随着国内优质棉花的消耗,面对无法获得足够进口棉和手摘棉的境 况,纺织企业将不得不增加对机采棉的需求。而且,随着内外棉价差的缩小,进口纱对国内的冲击也逐步减弱,均在未来对棉价起到支撑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棉花价格一蹶不振的情况下,企业生成仓单的意愿较强。多家轧花厂表示,若期现基差达到一定水平,就会考虑以期货仓单销售棉 花。金融资产管理平台兴万福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芸通认为,当前棉花产业链中的企业关心期货市场,说明他们有企业危机意识,这对于期货公司和资管公司来 说,正是其服务产业客户的好机会。
永安期货北京研究院副院长任新普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企业在考虑价格走势以及风险规避问题时,容易受到自身环境的影响,操作策略有所局限。而期货 公司以及子公司能更好地从宏观全局出发,以其对产业链周期的把握,及时发现价格拐点,提示风险,服务产业客户更好地实现套保和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