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棉花,内地这段日子不少农产品都是市场低迷,市场低迷引发的情绪低迷在农村随处可见。在江苏大丰,棉花收获己到“下半时”, 收购、加工、流通温吞水一般,没有多少阳气。有不少人数过账了,今年当地就种棉花而言,一亩地的收成只是去年的三、四成,原因是一亩将近50%的减收和一 斤平均一元钱的跌价。当然,除了棉花萎市,当地的大蒜、冬瓜、青椒也都“恰逢小年”。 主产青大蒜的一位受访村党总支书记掰着手指头说:“同样是一斤青蒜,同样田头收购价,去年这时候,都能卖1元多,今年只剩下三四角。不仅价格跌得厉害,需 求好像也变少了,销都销不出去。还有莴苣等青货也一样价低滞销。”
棉花、青蒜、莴苣……农产品为何总是跌价而且难卖,受伤的为何总是农民?调查市场, 走访农户,结合形势,细心揣摩,我觉得这也不能完全“怪怨”市场,农民还得从自身找原因。
求量不求质
刚采回的棉花放在太阳下一晒,把其中的僵瓣-拣,雪白雪白的,跟价格较高的年景别无两样。谢春官抓起一把拿出一瓣咬咬
大丰今年植棉面积在江苏、盐城都排**,但农民中有人抱怨,要是多种些水稻,亏得兴许没这么多。鼎丰村莴苣种植面积152 0173 3840亩,有种红心莴苣 的,也有种白心莴苣的。同样是莴苣,市场却不同。*近一段时期,村里“几家欢喜几家愁”。种红心的,每天忙着收获上市;种白心的,四处托人还卖不出去。据 大丰市从事多年棉花收购加工的专业人士反映,市场对优质棉一直保持强烈需求,有的做高支纱的纺企出高价拿现钞却难以买到一致性上等的棉花,原因就是现在卖 混等混级棉花的人太多,加上一些加工企业的唯利仕图,好棉混入差棉中,人为地降低了棉花的自然品质,优棉优用无从谈起。
这位专业人士说,
信息员对此产生感悟:质量比产量更重要,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不可一味追逐高产,优质的产品才是打开市场、决定收益的筹码。
闯市缺理性
“亏了这么多,明年还种棉花吗?”这是眼下棉区农民思考*多的问题。“那种什么才对劲,谁知道明年市场什么才值钱?”不过,无奈之后有人补充 道,明年种的就会少一些。 走到哪里,只要扎进人群,提及棉花,大家就你一言他一语聊开了。“不种了,不种了,没种头了”“明年即使十块钱一斤,我都不种了。气煞人。”“再看吧,人 家种,我也种。”不难发现,有许多人并不是去研究市场,而是在“跟着感觉走”。 大中镇一位多年从事农产品营销的经纪人认为,现在捕捉
信息员对此亦有感悟:理性比感觉更重要,农民不仅要埋头干活,更要抬头看路,适销对路,质量超群才是赢取市场的不二法宝。
重利轻信义
在农村,不论何种农产品上市,当价格看涨时,农民争相惜售,弄得有些贩销经纪人东吆喝西讲情的,货车怎么也装不满,物流成本成倍翻涨;价格回落 时,农民竞相抛售,造成供大于求,价格一落再落。而今年的内地多数棉区干脆就来了好丑我不卖了,不论什么期别的棉花全装在自家库房里,单等市场“拐 点”……这是一位农村干部给笔者介绍的当下一些农产品销售“怪异现象”。
这样的现象,万盈的王某是有切身感受的。他在那个“棉价过山车” 之年开始了棉花经营生涯。见市场如此火热他更是一头的精气神。开始几天进账不菲,他就租了辆大吨位卡车,可那几天棉价几乎天天在涨,农民一见这架势,一个 个都缩了回去,谁都不愿卖。货不足,就没法发车。多等**,就是好几百的费用啊!好在前几天弄了些利润。可不几天后,棉价又呼呼回潮了,又有人动意售棉 了。都是老熟人了,哪能收高不收低呢?” 新丰的管先生说,多年市场摸滚,他们的信息相对于在田里种庄稼的农民而言还是灵通的,都是早上不见晚上见的乡邻,加上现在的经营透明度很高,其实大多 数经纪人给农民的价格也是合理的。“就像这两天收莴苣,一斤也就摸个几分钱的手续费。”老管希望所有的农民和经纪人之间都能有一种默契,经纪人公道开价, 农民配合出售,“这样市场流通就会很顺畅,我们可以将市场做得更大,争取到更多利润空间,对双方都有好处。”“但现在的情况是,双方价格谈得多,信义谈得 少。”
信息员再度感言:我觉得老管的话很对,但农民追求高价售货也没有错,问题在于售收双方都要讲信义。卖的别贪心好高,收的别刮人丰 已,越是自家庄上的人,越是门前交易,越要讲信讲义,大路价格是公开的,农民不必争到顶,要让帮你们集中销出去的个人或组织有点组织费。不然你三两百斤棉 花运出去卖,劳顿去了力,车舟花费用,账一算也不一定划不来。信义比利益更重要,诚信的道德环境更利于培植健康的市场体系,稳定的市场才是农业增效、农民 增收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