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指出,2014年,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这一文件的出台也*大地提高了新疆人植棉的积*性。
棉花直补并非“一刀切”
从2011年开始,国家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已连续实施三年,对于稳定国内棉花生产、保护棉农利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收储价格过高,造成国内外棉花差价巨大,使用国产棉成本剧增,纺织品国际竞争力降低,纺织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国内棉纺织企业纷纷关停并转,我国在全球纺织市场所占有的份额快速下降。而巨大的棉花库存使中储棉和国家财政承受着巨大的安全压力和资金压力。棉花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
2月18日,中储棉年度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刘小南说:“2014年,建立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机制并不意味着储备政策的退出。”
国家调整政策是让政策更趋于完善,不是简单的今天用这个办法,明天用另外一个办法。
中国既是产棉大国又是用棉大国,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棉花储备,这个基本原则不能丢。
杨善兴说:“‘用自己的碗装自己产的粮食’,这是国策。中国有13多亿人口,注定要基本穿自己产的衣服,因此要搞好纺织品生产这个基本原则不能丢。同时,我国纺织工业事关
千万人就业,把根本性原料只盯住国外是靠不住的。”
令人疑惑的是中央一号文件只提出在新疆对棉花生产实行目标价格直补试点,并没有提及黄河、长江流域棉区的政策。近些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到全国的60%,黄河、长江棉区占全国产量的40%,可以说新疆稳则全国稳。这可能也是国家在新疆实行直补试点的根本原因。
棉花直补为
综合这些因素,新疆棉区的优势已经十分明显,产量高且稳,灾年和病虫害少,棉花品质经过多年改良已经有很大提高。2008年中棉协会会长周声涛就提出了棉花生产实行战略转移的思路,重点保新疆。新疆的实际产量有可能达到500万吨。过去制约因素关键是运输,现在也正逐步解决。
棉花直补试点落在新疆将进一步稳定新疆的棉花生产,直接提高新疆农民植棉效益、提升植棉积*性,植棉面积也会增加,有利于提高我国棉花自给率,保证国家用棉安全。同时,可推动国内棉价与国际棉价接轨,有利于我国纺织企业降低原料成本,促进纺织品出口,帮助纺织行业走出困境。
“今年新疆棉区政策已定,总体看新疆棉花种植会稳中有升。”杨善兴说。内地棉农需要“定心丸”杨善兴认为,由于新疆实行直补政策明确,而黄河、长江两棉区至今没有说法,必然会动摇内地棉农本已脆弱的信心,面积下降势成必然。
其实内地棉种植下降趋势已经形成,河北初步摸底2014年棉花种植面积在650万~700万亩,下降15%~20%,甚至更多。据湖北省棉花预警系统对2014年湖北省棉花种植意向调查显示,湖北省植棉面积减幅将达到10%以上。
湖北省棉花协会对棉花直补只补新疆的“新政”表达了自己的呼声。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度只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行“棉花直补”,毫无疑问将会对内地棉花产业健康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带来诸多问题。
内地棉农植棉积*性受挫,植棉面积将大幅下降。近三年,受植棉比较效益下降、植棉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湖北省棉花种植面积呈持续下降趋势,棉农植棉意愿连年降低。如若形成新疆、内地植棉政策差异,内地棉农弃种现象将普遍发生,棉花生产稳定将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棉农也将无所适从,不知道种什么。湖北省主产棉区棉农已形成多年的种棉习惯,短期内调整种植结构十分困难。近年来,湖北天门、公安等地棉农曾改棉种植杂粮及其他经济作物,因为土壤条件不适、技术基础薄弱、销售渠道断层等因素导致收效甚微,*后仍改回种植棉花。若今年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行“棉花直补”,新疆地区植棉成本下降、棉农收益提高,将形成
国家棉花收储政策执行三年来,收储价格高出国内现货价格2000元/吨左右,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三年来均以交储为棉花销售的主要渠道,导致现货市场基本无流通可言。目前我国棉花年消费量仅为700万吨,储备量却已高达1200万吨,若2014年国家停止棉花收储和仅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行直补,将形成内地与新疆棉花价格不对称,国内棉花价格也将面临“多轨制”,势必出现流通环节受阻、价格大幅波动。由于内地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在价格上无力与新疆企业抗衡,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也将大幅增加,收购加工后难以实现顺价销售,企业为规避风险,将采取压低收购价格或限收停收的对策,会直接导致棉农 “卖棉难”和植棉收益受损。
杨善兴说:“稳定内地棉花生产,就必须有相应补贴措施,如参照目标价格实施收储等,并尽快公布,给棉农吃‘定心丸’。”
记者手记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棉花政策从未停止过,棉花作为农产品中形成的*为完整的产业链,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复杂性众人皆知,往往是“按下葫芦起来瓢”。
一个政策不能包治百病,如刘小南所讲,实行直补政策并意味着收储政策的退出,棉花政策是一个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但保护棉农利益,稳定国内棉花生产,实施宏观调控,兼顾产业链(主要是纺织企业)各方利益,促进整个产业链发展的基本原则永远不会变。 (来源:《中国纤检》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