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春风吹拂棉花期货市场
根据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要求,4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发布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为19800元/吨。此举标志着实施了三年的棉花敞开收储政策**在新疆正式结束。取消临时收储政策而改为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后,生产者按市场价格出售棉花。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根据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和种植面积、产量或销售量等因素,对试点地区生产者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国家不发放补贴。
由于19800元/吨的目标价格大大高于此前市场预期,对之前一直在15700—16000元/吨区域徘徊的郑棉152 0173 3840主力合约来说,由于正好赶上享受这一政策而出现报复性补涨行情。与收储价20400元/吨相比,19800元/吨的目标价格要低600元/吨,这是国家愿意拿出的价格补贴。但如果棉价太低,大大低于目前国家标准级棉花抛储竞卖底价17250元/吨,则国家无法承受,还不如用20400元/吨的收储价格收储。因此,国家对棉价*低的容忍底线应该是在抛储价17250元/吨下方600元,也就是16650元/吨的位置。
内外棉巨额价差的沟壑开始填平
长期以来,因国内20400元/吨畸高的收储价,导致国内外同级别棉花一直呈现4000—5000元/吨的巨额价差。但在年初国家将取消收储政策的预期下,郑棉远期合约152 0173 3840挂牌当天开盘价仅16150元/吨,远低于当时近月合约19000—20000元/吨的期价水平,再加上一季度郑棉152 0173 3840合约一直处于下跌之中,不到16000元/吨的价格与一季度持续上涨的美棉价差逐渐靠拢。
截至4月14日,中国棉花进口指数收于95.45美分/磅,折滑准税约为15970元/吨,与同级国产棉152 0173 3840合约期货收盘价16140元/吨十分吻合。这是棉花市场长期以来所没有的现象。如果再加上港口费用等杂费,进口美棉的成本甚至将略高于在期货市场购买的成本。因此,16000元/吨以下的郑棉期价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抛储政策的调整意味深长
从去年11月28日开始的新一轮储备棉投放目前正在持续进行中,抛储将持续到今年8月底。分析本次抛储的进程可以发现一个积*的现象,那就是近期抛储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加快棉花的去库存进程。在此轮储备棉投放初期至3月底前,国家规定的标准级棉竞拍底价为18000元/吨,并且不搭售进口棉配额,导致竞拍缺乏吸引力。
随后国家调整抛储政策,决定自4月1日起标准级棉竞卖底价由18000元/吨调整为17250元/吨,并且实行国产棉与储备进口棉按3:1的比例捆绑搭配销售,还取消了纺织企业购买储备棉的数量限制,取消了为防止“转圈棉”对新申请竞拍的纺织企业需缴纳50万元保证金的要求。这一系列的利好措施大大提高了抛储棉的成交数量。政策调整前的11月28日—3月31日共83个交易日,储备棉投放累计成交总量71.774万吨,日均成交仅0.865万吨。调整政策后的4月1日—8日仅5个交易日,储备棉累计成交总量21.457万吨,日均成交4.291万吨,增幅近5倍。可以看见新抛储政策的效果。
抛储意味着去库存,在任何情况下,开始去库存化都是一种利多的起点,一旦有去库存的措施出台,期价就大涨。不仅马来西亚棕榈油是如此,就连黄金期价也是在美联储1月正式实施QE3看似利空的举动后才开始大涨的。总之,一系列的利好显示长期笼罩在国内棉花市场上利空的基本面因素,正在悄然发生着质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