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外棉进口史上第三高个中缘由有啥?

百检网 2021-12-15
    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13年12月份我国外棉进口总量累计达61万吨,环比增252%,同比增14%。同期仅次于2011年12月份的79万吨,为 史上单月进口量第三高,超出大部分市场人士的预期。究竟是哪些因素促使进口量激增?1月份是否能持续?小编试与大家分析分析。
  
    一、配额集中使用
    我国对进口棉花实施配额管理,包括1%关税下配额及滑准税配额,其中当年发放的滑准税配额须在12月底使用,过期无效。基于此,贸易商及纺企留在手中的配额都会在此时选择通关,促使12月份成为进口高峰,这从下图的历史数据也可看出。

    二、印度新棉大量上市
    本年度印度棉产量创下新高,市场普遍预期在630-640万吨,*乐观的预测达650万吨。虽然9月底及10月初的降雨导致该国新花上市 有所推迟,但装运销售工作仍处于高位,价格优势赢得消费者青睐。从下图可知,近几年中国12月进口激增的份额中,印度棉占据了很大一部分。2011年12 月进口的将近80万吨中,印度占据近一半的水平。去年12月份印度进口量为34万吨,占总量的56%。前段时间印度棉价格在80-83美分水平时吸引了不 少中国买家下单,港口提货人民币报价较低时在152 0173 3840元/吨附近,目前下降到18100-18200元/吨,但相比国棉仍有优势。
    美棉、澳棉及其他产地的棉花相比往年来讲,进口属于正常水平。

    三、内外棉价差太大,刺激进口
    中国连续三年的收储政策使内外棉出现巨大价差,在外棉价格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贸易商及纺织厂普遍选择进口棉。

    四、投放的储备棉质量与纺企需求不符
    国家于2013年11月28日开始新一轮储备棉投放,至今已累计上市投放889549.5319吨,累计成交369723.5181吨, 成交比例41.56%。其中,国产棉成交比例36.74%,进口棉成交比例则高达98%。中高等级资源投放量不足,纺织企业需求难以被满足,这也是市场上 性价比合适的印度棉,高品质澳棉、美棉及巴西棉持续热销的主因。
    五、11月份ICE期棉较低时贸易商逢低采购
    10.18-11.5日期间,在仓单快速流入、基金及投机资金撤出、美棉销售疲软等打压下,ICE期棉连续13个交易日收跌,跌破80美 分阻力位,在75-77美分之间震荡;11月21日跌至年度*低点74.79美分/磅,此时吸引了大量贸易商投机买盘,现货市场上中国买家也逢低采购,订 购了大批12月底前到港的新棉。

    后市预测:
    1月份为新棉上市集中装运时,预计进口量仍居于高位。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相关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