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直补能否“药到病除”?

百检网 2021-12-15
    关于2012/13年度国家有关部门敞开收储,托棉农保企业做法的利弊因所站的角度不同,出发点不一致而有较大出入,诸如收储政策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棉农的利益,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农民得到的实际利益远低于国家的支出。
    诸如纺织企业人士建议,应加大对棉农的补贴力度,*好能够实现对棉农直补,从制度设计上保护棉农利益;再诸如2013年棉花加工企业每吨 收益在1000元以上,远高于棉农收益等等,既有失偏颇也涵盖中肯意见。因此如何实现既保护棉农利益,又达到棉花及棉纺织产业链的共赢,成为摆在政府相关 部门、执能机构面前的一道“算术题”,既不能一味的收储托举棉花行情,造成国家仓储压力急剧上升,资金利用率和赢利空间大幅下滑;又不能“避重就轻”、打 压棉花价格,造成棉农、棉花加工企业“入不敷出”,棉花种植面积大幅波动,对经济和社会的冲击更加不可估量。
    笔者认为单纯的对棉农直补并不能解决问题,虽然对玉米、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直补有相对较强的可操作性和经验,但对棉花而言,像印度等东南亚国家执行的政府主导国有企业进行的籽棉收购行为或可借鉴,政府缩小补贴面又能适度撑住籽棉价格。
    一、 从棉农投入的成本和收益来看,即使政府批准15元/亩棉种补贴、110元/亩综合农资补贴仍无法保证棉农收益和稳定植棉面积。以2013年新疆南疆市场为 例,承包土地的成本在700-1000元/亩,棉花从种到收一亩地投入成本至少2200-2300元(自有土地投入152 0173 3840元/亩左右,基本与新疆自治区 发改委组织的调研公布数据一致),额外减少110元/亩农资补贴,只占成本的5%,促进效果并不明显;2013年南疆籽棉的平均销售价格在 8.60-8.80元/公斤,以350公斤产量结算,亩产价值*低3080元,110元只占收入的3.6%,能起到多大刺激作用呢?1999年8月至 2003年7月间,美国为棉农提供了约125亿美元的巨额补贴,同期美国棉花的产值只有139亿,补贴的比率高达89%,按平均种植面积每年370.5万 公顷计算,每亩约56-60美元(约450-500元);其中2001~2002年度,美国同期的棉花产值是30亿美元,美国政府给了40亿美元的补贴。 2010年以来美国每出口一吨棉花,政府补贴约600元。
    二、棉花的种植和销售不同于粮食,粮食一直由国家相关部门直接管理和调度,但棉花在1999年改制前归供销社系统,1999年以后则完全 放开。中国直接或间接产业棉农约1.5-2亿,内地各棉区植棉户可能以千万计(新疆南疆阿克苏、喀什一些地区维族同胞一户也只有30-50亩),每户集中 在0.5-10亩,既难于统计也无法管理,更困难的是原来的供销社轧花厂、棉麻公司、供销社及其它主管部门大多“名存实亡”,整个产业连个负责和牵头管理 的部门或单位都没有,即使执行直补谁来做这一块工作呢?地方政府还是供销系统还是其它统计部门?相信这个工程不会太小,涉及到的环节也相当多。因此笔者认 为直补在新疆做为试点尚可,但短期内推开的困难可想而知。
    三、 给予棉农直补了,国内棉花价格是否能降下来呢?暂且不论这0.275元/公斤(110元/亩,疆内按亩产400公斤籽棉产量计算)能否起到降低皮棉成本的 作用,棉花加工企业是否肯让利?一些机构和政府部门只简单的根据籽棉、棉籽、衣份和收储价格来计算加工企业的利润,不仅不全面而且容易产生误导,因为诸如 财务费用、机器折旧、运输、疏通关系等等支出都必须计算在内。而且籽棉收购进厂,皮棉可以竞拍交储,销售价基本锁定,但棉籽价格却随时存在大幅波动的风 险,折算到皮棉的成本却存在很大风险。因此为维护棉农种植热情、稳定棉花种植面积,与其给予农民“不痛不痒”的直补,倒不如像印度等国家一样控制棉花加工 企业,由国家指定数十家甚至几百家轧花厂以“指定籽棉价格”收购(分布在全国各个棉区),给予轧花企业一定的加工费用(主体仍为棉企),若皮棉销售价低于 轧花厂成本,由政府给予棉企适当补贴;若售价高于成本,政府则不再介入。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