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霞在工作中。郑伟摄
昨天是“五四”青年节,在天津市空港经济区举办的“*美青工”评选中,来自98家企业的648名青年职工参选,10人当选“优秀青年岗位标兵”。记者发现,这些人中有不少是90后,来自天纺棉纺厂的刘福霞就是其中一名。参加工作以来,她超产织布28632米,相当于84座津塔的高度。
车间里,上百台纺织机正隆隆运转。与从前印象里织布工脚踩车蹬、手摇转轮不同的是,如今的织布已不再是工人与纺车“一对一”,而是1名工人控制6至12台电子纺织机,效率大大提升。别看刘福霞年纪*小,却操控着18台纺织机,是车间里*多的。
记者看到,在这些机器里面,经线、纬线正在飞快地纵横交织,任何手感上佳的布匹、造型美丽的纹理,都由这两根细线的“舞蹈”绘出。“我就是经线和纬线的‘保姆’,如果其中一根断了,机器就会停转,我必须立刻找出并解决问题。”说话间,一台机器“嘀嘀”报警。“是经线断了。”小刘一个箭步走到跟前。记者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她已用娴熟的手法将断掉的线头接上了,只用了不到两秒。机器随即恢复运转。
“机器有自己的‘脾气’,必须摸清吃透。”她告诉记者,昨天晚上,几台机器的经线和纬线多次崩断,反复接上还是不行,她仔细研究了1个多小时,才发现原来是湿度和温度造成的。“温度跟纬线有关,湿度跟经线有关。”这是她总结出的秘诀,反复调节车间的空调和加湿装置后,机器终于恢复运转。
别看小刘才23岁,却已是几十位老大姐的师傅了。41岁的刘大姐告诉记者,很多人都觉得90后的孩子任性,不懂得宽容,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年纪大了,厂里新进口的设备不会用,小刘是**个钻研出门道的,我们上手慢,她就一遍一遍教,直到我们熟练为止,小姑娘的要强劲儿,让人佩服”。
她的硬功夫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天下班回到宿舍,都要花两三个小时练习“脱机”接线头,“刚开始每分钟只能接七八个,现在已能接到30多个了。”记者看到,她的双手生出了厚厚的茧子。参加工作以来,她超产织布28632米,且质量全部为*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