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产能过剩将是今年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首,这其中涉及到僵尸企业合理有序地退出市场。有一些论调认为,国企重组、僵尸
第二次下岗潮言过其实
90年代末下岗潮是在
当时的国企职工有多少的人呢?官方统计数据显示,1995年的时候,城镇国有单位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59.14%,约有1.13亿人,国家不计成本地养活1亿多人是什么后果可想而知。
1995年的时候,城镇国有单位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59.14%,约有1.13亿人。
为改变局面,1997年全面实施以减员增效为主的国企改革,目的是通过在4年内裁减三分之一以上的国有企业职工以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据官方统计,到1999年年末累计下岗职工人数已达到2440万,占当时全国国企职工总数的20.7%,如此大规模的职工下岗现象,被称为“下岗潮”。
然而,现今可能面临下岗的职工人数远称不上大规模。
统计数字显示,2013年城镇国有单位就业人数占比已经下降到16.61%,约为6365万人。但不是所有的国有企业都面临退出市场或者重组,比如垄断性的国企中石油、中石化、
且这次减员的目的,并不全是为了降低成本,而是让一些名存实亡的企业,真正退出市场,不再依靠政府救助而生存。要知道,过去没有治理僵尸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担心一旦企业破产倒闭,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为了维稳和政绩需要,以致于官员要不惜代价地维持经济繁荣的假象。但这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伤害,也隐含了相当程度的金融风险。
就
产品产销量方面,1-8月纱产量累计2560万吨,同比增长4.3%;布产量累计454万吨,同比增长3.4%;蚕丝及交织机织物产量累计39749万吨,同比增长0.4%;服纺类产品零售额累计8255亿元,同比增长10.5%,均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增长。
而之前在网上盛传的一篇文章“1.7亿就业人口的纺服业现倒闭潮,千万人或将提前回家过年”中就夸大了
目前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很乐观
90年代的下岗潮,虽然有大批人失去了工作,但由于过去国企侵占了劳动力资源,反而让许多失业者进入了那些原本缺少人手的行业和岗位。这次调整有人认为,目前的行业发育比较完善,可能无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无法提供新的就业岗位。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国内部分城市(101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进行监测,其中一个指标为求人倍率,求人倍率的算法很简单,就是有效需求人数比上有效求职人数,当求人倍率大于1时表示劳动需求大于供给,小于1时表示劳动需求小于供给。虽然简单,但这个指标既是反映劳动市场供求状况,也是反映整个
自2002年**季度以来国内劳动力
目前媒体上的声音庞杂且互相矛盾。一方面报道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一方面炒作企业倒闭和失业潮,但劳动力成本上升、大规模失业以及低通胀是不能同时出现的。实际上,以中国目前的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只要经济不出现严重失速,大规模的失业潮不会出现,更多还是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风险。
目前多数职业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纺织行业赫然在列。
而且人社部对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的监测发现,在三类产业中,身处第二产业的
“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市场就业的吸纳能力很强,就业形态很多,从2013年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所提供的就业渠道更多,各种新业态的发展也拉动了就业。”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表示。
编后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纺织业依然存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下岗潮”的风险也并不明显。但是随着纺织工业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逐渐提高,对人力的依赖将会逐步减小,尤其是“机器换人”普遍实行后,真正的下岗潮可能真的会来了。
更多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