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服装面料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出口到欧美的
1.剥色原理及工艺
1.1 剥色原理
剥色,即利用化学作用破坏纤维上的染料使之不能发色。各种剥色方法都是利用染料与纤维形成的共价键有限的耐氧化、耐碱、耐氯漂等性能。使其化学键断裂,染料从
1.2 剥色处方及工艺
1.2.1 剥色处方
棉织物剥色一般采用保险粉-烧碱法,而对于棉氨纶织物来说,由于其中含有3%~5%的氨纶纤维,氨纶不耐强碱,尤其在高温条件下,烧碱对氨纶起分解作用,故棉氨纶
表l 棉氨纶织物剥色处方
精练剂 纯碱 保险粉 温度 浴比
2% 10% 8% 90℃ l:10
1.2.2 剥色工艺(略)
1.3 氧漂处方及工艺
1.3.1 氧漂处方
织物经剥色后往往白度不够,达不到
表2 棉氨纶织物漂白处方
H202 精练剂 Na2C03 浴比
4% 2% 3% 1:10
1.3.2 氧漂工艺
双氧水漂白【3】工艺曲线图(略)
棉氨纶弹性织物经过上述剥色漂白工艺处理后,由于
表3 织物剥色处理前后白度、顶破强力的比较
项目 剥色处理前 剥色处理后
白度/% 0 80
顶破强力/N 288 285
从表3可以看出,剥色处理后织物白度为80,强力损失很小,除此之外,保险粉剥色-双氧水漂白法,棉氨纶织物脱色后不会出现泛黄现象,加工效果较好。漂白处理后,
2.复染
2.1 复染工艺
2.2 色光修正及注意事项
2.2.1 色光修正原理
如果染色织物色光不符合要求时,需要进行修色。色光修正依据是余色原理,所谓余色,指的是某两种颜色具有相互消减的特性。例如:红和绿,黄和紫。如果织物红光太重,就可以加入少量绿色染料如翠蓝来削减。但余色原理只用来微量地调整色光,如果用量太大,反而会影响色泽深度及鲜艳度,一般*大用量在0.3%左右。
2.2.2 修色方法
常见的修色方法有如下:
(1)水洗:用于
(2)浅剥:用于半成品织物颜色偏深l0%~30%;参照染料剥色工艺,但条件要比正常剥色工艺温和,各剥色剂和助剂用量均较小。
(3)正常剥色:用于半成品及染色织物颜色偏深许多或者色斑色次无法直接修色,具体工艺参考前文。
(4)轧增白剂:适用于染色
(5)翠蓝法:适用于漂白织物红光过重,常常采用0.01%~0.1%的翠蓝染料消去部分红光,使得色泽色光纯正。
2.2.3 注意事项
(1)
(2)织物剥色后必须充分水洗(冷、热水)反复水洗,去除表面的浮色。
(3)剥色时,应该根据染料本身的特点,如耐氧化,耐碱,耐氯漂等性能,严格控制温度、助剂用量等,防止控制不当而产生剥色过头或剥花现象。
(4)剥色氧漂后必须用除氧酶除去多余双氧水,醋酸中和多余的碱剂,以防复染时造成色花现象。
3.结束语
织物的剥色重染或修色是染整加工厂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结合
更多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