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或将撤出中国市场

百检网 2021-12-20

有消息称,亚马逊主营业务电商将于本周宣布退出中国市场,未来在中国将仅保留kindle电子书和跨境贸易两块业务。18日,亚马逊确认,将于2019年7月18日停止为亚马逊中国网站上的第三方卖家提供卖家服务。

亚马逊确认,将于2019年7月18日停止为亚马逊中国网站上的第三方卖家提供卖家服务。但亚马逊海外购、亚马逊全球开店、Kindle和亚马逊云计算将继续在华运营。

这意味着中国消费者未来无法在亚马逊平台上购买第三方卖家的产品,但仍然能通过亚马逊海外购平台购买来自美国、英国、丹麦、日本等地的商品。

 图源Pixabay

美国传奇在中国的水土不服

亚马逊在西方社会,真的是神一样的存在。

可惜,在中国市场,这个神一样的公司一样无法适应并存活下去。

2000年1月 由金山公司分拆,金山、联想共同投资组建**网(www.baijiantest.com)。

2000年5月 **网正式发布,*早是雷军和陈年创办。

2000年12月 上海站试运营,送货上门服务范围辐射至华东地区。

2001年6月 **专卖店业务正式推出。

2002年3月 北京世纪**快递服务有限公司成立。

2002年12月 正式开通电话订购业务

2003年9月 美国老虎基金注资5200万元。

2003年10月 **网京沪穗三地配送费降至一元,日订单量突破12000单。

2004年08月 亚马逊公司Amazon.com7500万美元收购**网。

从此开启亚马逊中国时代。

之后才启用新域名www.z.cn和www.amazon.cn。

2004年,亚马逊收购**,随后并不是轰轰烈烈地变革,而是温和地、按照其全球战略改造**。

在收购完成一年多之后,开始启用亚马逊的数据库系统替代**网以前的系统,这一替换过程历经三年时间,使得亚马逊中国的IT系统成为行业*为**的系统。

2007年**才改名为“**亚马逊”。

2011年,再次更名为“亚马逊中国”,用了七年时间,才慢慢抹掉**的痕迹。

亚马逊在中国一直不温不火,不像其他电商那样打价格战,不疯狂地投广告,因此也没能获得京东、苏宁那样的快速增长。

亚马逊中国秉承其全球战略,不作为一家商务公司而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发展理念,仓储、物流所代表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才是电商长期竞争力。

2014年10月30日宣布,为迎接双十一的到来,亚马逊中国将主打国际品牌。从即日起,亚马逊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开通直邮中国服务。此外,亚马逊“海外购”服务开始试运行。

此后,一直不温不火,被淘宝、京东等完全碾压,没有什么声音。

刘强东曾直言,亚马逊对其中国团队缺乏信任

去年在吴晓波的《十年二十人》节目中,京东CEO刘强东节目中坦言,亚马逊在中国做不起来特别让他觉得可惜。刘强东提到,当年京东跟亚马逊竞争的过程中,*核心的感觉就是亚马逊对其中国团队缺乏信任。

亚马逊中国的总经理一直是外国人,而且是从来没有在中国生活过的外国人。刘强东打比方称:

这就像士兵在前面打仗,连长说走之前我们一万发子弹了,士兵打一枪就问子弹还够不够,再打一枪还给不给我子弹。这样根本没法打仗,中国区市场变化快,如果前线没有大规模授权的话,是会出问题的。

刘强东还曾表示,自己早前也在亚马逊上购买过商品,但是物流太慢了,足足要让用户等两天。“结果他们还管这个叫两日达服务。”

他谈到:“这要是放在中国,就会是一场灾难,每一位消费者都会不满意,因为大家都想 6 小时就收到快递,两天对消费者来说太长了。”

亚马逊为何在中国市场失败?

之前亚马逊创始人杰弗里·贝索斯(Jeff Bezos)在总结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教训时表示,亚马逊对于中国市场不够激进、投资不足、本土化不充分。

**,中国市场不够激进。

从花了三年来整合**网这事来看,亚马逊很“温吞”,这样的做法也延伸在抢占市场份额上。它不像中国其他电商那样打价格战,在2013年时,京东发起价格战,亚马逊没有“参战”,还在像双十一、618等重要电商“大战”的节日里,亚马逊没有任何动作。

第二,本土化不充分。

贝佐斯曾经说过,“我们大多是把在日本、德国、英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取得成功的做法复制到中国,事实上,在中国,我们需要更多的市场定制。”

从亚马逊网站的购买页面、支付流程可以看出,这完全是复制粘贴美国亚马逊,实际上并不符合中国人的购买习惯。还有是Prime服务,这项服务在美国很受欢迎,但在中国并未公布购买Prime的用户数量。

第三,亚马逊中国没有决策权。

亚马逊中国虽有中国团队负责运营,但决策权牢牢掌握在美国总部,本地没有决策权。

而且亚马逊中国一贯走“高冷”路线,不像天猫、京东、苏宁易购在地铁、公交站牌的广告,亚马逊很少在广告营销做营销,导致“酒香也怕巷子深”。

互联网中国魔咒,无一巨头可幸免

Yahoo,AOL,MySpace,eBay,Google,Uber,Amazon,无一可破此魔咒,均以失败退出中国。

从*早的152 0173 3840-2000年,Yahoo, AOL, MySpace, eBay进入中国并败退,到*近的Uber匆匆到来又匆匆败退。

Yahoo进入中国,先是收购3721,后是战略入股阿里,*终,雅虎中国灰飞烟灭。

AOL进入中国,联合联想集团,推出FM365.COM,邀谢霆锋代言,历时两年多,灰飞烟灭。

eBay进入中国,收购易趣,主打C2C,后被淘宝完全赶超碾压,败退中国。

Uber进入中国,没多久,中国区业务被滴滴收购,败退中国。

Google于2010年退出中国市场,不再多说。

MSN, MySpace等进来也是虚晃一枪,随即败退,亦不再多说。

神一样的亚马逊依然无法脱离中国互联网的行业魔咒,在坚守15年之后,也选择了退出。

易观数据显示,2018年2季度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市场占比中,亚马逊海外购占比约为5.9%。天猫国际占29.1%、网易考拉22.6%、京东全球购13.7%。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亚马逊中国在整个国内B2C市场中的市场份额不足1.2%,而天猫及京东占据83.8%的B2C网络零售平台市场份额,唯品会及苏宁易购也分别占据了5.7%、3.7%的份额。

一家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表示:“在预料之中。亚马逊这种国际大公司,在中国不接地气,总部又在美国,所以反应比较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国际商务中心主任王健也表示:“关闭中国自营业务,也很合乎逻辑。与其亏损,不如直接关掉。”

王健认为亚马逊中国的海外购B2C业务有可能像eBay曾经在中国的业务一样,*终遭遇失败。“它们在中国的适应和竞争能力比较差。”王健同样提到,亚马逊在中国的运营方式受制于美国总部,不能根据中国市场及时做出改变。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