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突出了“六稳”“六保”,要求: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粮食能源安全即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报告同时提出,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当前,受全球疫情冲击,全球粮食市场供求充满不确定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稳定,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可持续性,就必须立足国内,基于国内粮食生产的持续增长来实现我国粮食的基本自给,并继续将实现我国粮食基本自给制定为基本政策目标。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事关国家经济安全。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强化耕地保护制度,切实稳定粮食生产能力。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已使我国大量具有明显粮食生产区位优势的耕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对此,应在着力提高耕地法律保护制度有效性,同时探索和建立市场化耕地保护制度,从根本上减缓耕地流失,切实稳定粮食生产能力。
其次,要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我国是水资源短缺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近年来,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及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应该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解决长期存在的农田水利设施不足、配套不全和老化失修等问题,提高粮食生产的用水保障和灾害应对能力,实现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
第三,发挥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对粮食生产的增产效应。当粮食价格处于一定范围内的上升时,政府有关部门没有必要干预粮食市场,相反,应该利用粮食价格上升的机遇,给予农民充足的价格信号,引导农民扩大粮食生产。同时,政府应继续加大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提高粮食补贴标准,并根据生产成本变化予以动态调整,着力提高农民种粮的比较效益,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性。
第四,加强粮食安全的国际合作,扩大国内粮食供给的国际空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恶化及国际政治关系变化,粮食将逐步成为重要的国际性战略资源。因此,我国应从国际政治、投资和贸易等多方面入手,建立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国际合作机制,以保障国际粮食资源的国内供给。
第五,建立一套粮食与市场政策的分析系统,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内外环境因素特别复杂。政府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粮食与市场政策分析系统,跟踪分析气候、自然资源、人口与经济增长、农业政策与技术、消费结构、汇率和国际市场等国内外因素对我国粮食产需关系的动态影响,以提高政府决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