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服装制品对美国出口现状
2005年,在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之后的几个月里,我国对美国和欧盟纺织服装制品出口激增。当年,我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服装达195.76亿美元,同比增长66.09%。其中,服装为135.66亿美元,同比增长76.00%;纺织品同比增长47.38%。我国对美国出口的纺织服装制品金额约占我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17%。
2005年9月,美国全国纺织组织协会(NCTO)和美国制造业贸易行动联盟(AMTAC)等四家机构联合向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CITA ?提出对我国纺织服装的9类产品进口继续采取保护性措施的申述。根据该申述,2005年1-7月,我国对美国出口的纺织品及服装大量激增。在该申述提出继续实施保护性措施的7类服装商品中,进口数量总计达到8.50亿件,平均增幅达627%。其中,进口增长*快的是棉质衬衫(338类和339类)和棉质裤子(347类和348类),增幅分别达到1287%和14227%,为2.27亿件和2.05亿条;占美国进口市场份额*大的则是文胸产品,达到43%。此外,中国对美国出口的纺织品中,其他人造长纤织物?620类?增长*快,达到4428.03万平方米?增幅达到1145%,约占美国进口市场的16%。此外,其他类服装,如针织衬衫、内衣、人造纤维衬衫及裤子,增幅均超过300%以上。
美国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在其2005年12月和2006年4月公布的《纺织及服装贸易差额报告》(按照美国海关价值/普通进口货品流量计算)进口统计中,将进口纺织服装产品划分为如下四类:纱线,织品,制成品及服装。根据该报告,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四类产品为:2003年142.05亿美元;2004年178.01亿美元;2005年257.39亿美元。其中,服装制品的金额分别是91.92亿美元、113.04亿美元和174.97亿美元。但其*新统计显示,我国对美国服装及纺织品出口总额已开始下降。
无论我国海关出口统计还是美国商务部纺织服装办公室的统计均表明:2005年,我国对美国出口的纺织服装制品大幅度增长。
美国纺织服装制品进口及本地生产现状
根据美国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统计(2005年11月发布的第二季度数据报告),上述四类棉质产品在2004年美国本地生产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仅为21.5%和19.5%,而这些服装的进口量则大幅度增长,均为本地产量的5倍以上,特别是棉质女式衬衫和罩衫,其进口数量是本地生产的10.57倍,而美国本地生产所占比重仅为14.9%和16.4%。然而在2000年,该比重基本保持在30%左右。
该办公室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美国大部分纺织服装制品的国内生产比重正在逐年下降,尤其是各类服装的本地生产大幅度下降。这也是目前美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总趋势。
但美国本地生产的人造纤维类制品仍占有很大优势。在上述统计的90类相关产品中,美国本地生产比重在50%以上的产品有29类,其中比重在80%以上的产品主要是人造纤维类纺织品,有如下14类产品:225类(斜纹劳动布),比重为85.2%;226类(干酪包布、细薄棉、毛及人造纤维织物和上等细布/巴里纱),90.3%;227类(牛津布),91.2%;300类(棉质普梳线),95.1%;436类?毛质连衣裙?,82.2%;600类(合成纤维长丝变形纱线),92.2%;604类(合纤纱——合纤85%以上?,94.5%;607类(其他短纤纱),95.4%;613类(人造纤维平纹布),96.2%;617类(人造纤维斜纹布及贡缎),85.8%;622类(玻璃纤维织物),80.2%;626类(人造纤维印染用布),89.8%;627类(人造纤维平纹长丝布),88.8%;629类(其他人造纤维长丝布),80.1%。
从上述统计数字可以看出,美国目前纺织服装制品的优势主要集中在纺织品,特别是人造纤维类纺织品的生产。根据该报告,6字开头的人造纤维类产品中,本地生产占50%以上比重的有17类产品。然而,美国本地生产的棉制品却很少,比重在50%以上的仅占4类,并呈日益下降趋势,如棉质平纹布(313类)的本地生产比重从2000年的74.5%降至2004年的51.9%。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纺织服装行业正处于全面萎缩或转型时期,并具有以下特点:
1).各类服装的本地生产均日益下降,进口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本地产品。如2004年351类棉睡衣的本地生产市场份额仅为3.1%,而针织套衫类产品的份额已降至0.5%。
2).一些棉毛制品,如棉枕套、棉被单、毛纺织品、毛裙等产品(上述毛质连衣裙除外)的本地生产近几年大幅度下降。如棉枕套从2000年的66%降至2004年的19.7%;棉被单从68.7%降至25.1%;而毛裙则从72.9%降至9.2%。
3).美国纺织品生产相对来说仍处于优势。如上述本地生产比重在50%以上的产品有29类,其中人造纤维纺织品在美国国内仍处于**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620类产品美国国内生产所占比重为93.2%,但在2004年已降至78.0%;在2005年3月,该比重进一步降至64.5%。由此可以看出,此类产品的进口已危及到美国具有优势的本地产品。这也是美国纺织服装机构提出继续对我国该类产品进口设限的原因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美国纺织品服装办公室的统计,印度对美国出口该类产品的数额实际上已超过我国,因此又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相关产业的危机感。
其他国家和地区对美国的出口
在我国对美国出口纺织服装制品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其他国家和地区对美国的出口基本呈下降趋势。
美国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2005年12月公布的《纺织及服装贸易差额报告》显示,2005年1-10月,美国从我国进口的服装数量和进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61.70%和49.58%。而其他国家和地区?东盟各国的综合统计除外?对美国的产品出口却基本呈下降趋势。就服装数量和进口总额两项统计来看,主要对美出口国或地区同比下降的幅度分别是:
加拿大:-14.89%和-6.02%;墨西哥:-8.33%和-6.34%;韩国:-35.89%和-25.69%(但其纱线出口增幅达到45.29%);中国香港:-12.48%和-12.52%(其纱线出口增幅高达556.57%);中国台湾:-27.41%和-21.31%;日本出口下降幅度*大,分别为-67.09%和-27.07%?其出口总额仅4.74亿美元。在美国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2006年的*新统计中,上述各国(地区)的进口均有所回升,我国对美国出口开始下降,而香港进口则升幅较大。
根据美国相关调查报告,1990年—1998年间,美国服装进口额从247亿美元增至504亿美元。其间,美国服装的主要进口国家为加勒比海国家,而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和墨西哥四个经济体则是美国的主要供应国或地区。但从2005年1-10月的*新统计不难看出,韩国、台湾及香港对美国出口服装及总额均大幅度下降,而这些国家或地区曾是美国进口纺织服装制品的主要来源地。不同的是,韩国和香港对美国出口纱线大幅度增长。与上述各国或地区相比,我国对美国出口的各类统计均大幅度增长,并由此形成明显的反差,因此也必然导致美国相关组织机构对我国纺织服装制品的出口一再提出设限。
(作者单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外资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