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一月信息报告]纺织

百检网 2021-12-23

一、《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摘要)

《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十二五”纺织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突出了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等重点内容,是未来五年纺织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实现纺织强国目标的行动纲领,也是纺织工业各行业和各地区编制规划的重要依据。

(一)“十一五”回顾和“十二五”形势

1、“十一五”取得的成就。

(1)规模和效益持续增长。2010年,全国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65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8.2%,就业人数1152 0173 3840万人,年均增长2.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510亿元,年均增长19.2%,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6%,利润总额2875亿元,年均增长27.7%。

(2)产业结构有所优化。“十一五”期间,服装、家纺、产业用三大类终端产品纤维消费量的比例由“十五”末的54:33:13调整为51:29:20,产业用纺织品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化纤在纺织原料中的比重达到70%,基本满足了纺织工业对原料快速增长的需求。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7.2%,占全行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23%提高到2010年的48%。

(3)自主创新和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纺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多项高新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批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和先进装备在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技术装备更新速度加快,落后产能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逐步退出,全行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率稳步提高。

(4)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成效明显。一批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新技术在全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5)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加快品牌建设已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品牌建设的内生动力明显加强,品牌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2、“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1)发展的机遇。

从国际看,国际市场将从金融危机中缓慢复苏,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但消费将更加趋于理性。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为纺织工业开创新的消费领域和新的市场提供了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科技创新和低碳技术发展的进程,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科技和传统纺织工业的结合日益紧密,可再生原料、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技术的开发应用对纺织工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缩短与纺织强国之间的差距和抢占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创造了条件和机遇。我国纺织工业经过多年的调整升级,在吸收新技术成果和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具备了良好的基础,纺织企业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有条件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

从国内看,“十二五”时期,国内消费者对纺织品服装消费需求将不断升级,国内市场对纺织工业的发展将提出更高要求。城镇化率的提高将直接带动衣着消费的更快增长。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将加快纺织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纺织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我国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纺织工业作为重要的民生产业,将在增加就业、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2)面临的挑战。

从国际看,“十二五”时期,我国纺织工业面临发达国家在产业链高端、发展中国家在产业链低端的双重竞争将更加激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通过动用贸易救济或增加技术贸易壁垒等手段,限制他国产品进口。我国纺织原料对外依存度较高,而且受自然气候变化、游资投机炒作和石油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纺织工业平稳运行存在较大风险。

从国内看,纺织工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日趋严重,随着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向东部纺织企业输出的劳动力数量逐步减少,东部企业劳动力短缺明显。纺织工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技术纤维和新型装备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自主品牌建设步伐滞后,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完善产业价值链形势紧迫;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先进技术推广和技术改造工作有待加强;同质化重复建设现象依然存在,区域布局调整和优化的任务繁重;国内棉花管理体制仍需进一步理顺,制约纺织工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等问题仍然较多。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两化融合为重要支撑,以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以完善价值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重要着力点,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绿色环保、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纺织工业体系。

2、发展目标。

(1)行业保持平稳增长。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工业增加值率提高2个百分点。至“十二五”末,全行业出口总额年均增长7.5%。全行业纤维加工总量年均增长4.5%。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至“十二五”末,服装、家纺、产业用三大类终端产品纤维消费量的比例达到48:27:25。中西部地区纺织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8%。

(3)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规模以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0%左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1%。

(4)品牌建设实现新突破。产品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品牌建设能力明显增强。

(5)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再上新台阶。

(三)重点任务

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完善行业科技创新机制。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校为支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纺织行业科技创新机制。

(2)强化产业基础科学研究。支持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纺织行业基础科学研究,开展纤维材料功能优化设计、成型基本理论研究,加强高性能纤维、可再生纤维及新型仿生纤维的科学研究。

(3)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部分优势纺织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3%以上。

(4)加强纺织标准体系建设。编制和修订纺织工业相关标准,提升纺织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强化标准实施工作,建立与我国纺织科技和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纺织标准体系。

2、加快技术升级步伐。

(1)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纺织工业。广泛利用材料、电子、生物工程和信息等先进技术,提高纺织工业产品开发、质量保证、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能力。

(2)促进纺织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合。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机遇,立足已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端纺织装备制造、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形成工艺、技术及装备等产业化配套技术和规模化生产能力,提高纺织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

(3)提升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广应用面向生产制造层面的制造执行系统(MES)、自动监测和动态精细化管理系统,以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

(4)促进纺织企业实现两化深度融合。引导龙头企业开展基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的信息系统集成建设。

3、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

(1)提高质量水平。全面加强质量管理,提高纺织品服装的质量水平,在国内外消费市场确立可信赖的质量信誉。

(2)提升设计水平。加大研发设计投入,着力培养纺织品服装设计师队伍,提升品牌设计创意水平。

(3)加强营销创新。加强市场的开发与培育,不断完善和创新营销模式。

(4)强化品牌管理。制定品牌发展战略,提高品牌在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物流、服务以及宣传推广各环节的整合能力。

(5)实施品牌建设重点工程。以服装和家纺行业为重点实施品牌建设工程。

4、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1)提高节能减排管理水平。大力推进企业能源三级计量管理,建立纺织行业能源监控和服务机构,加强企业能源合同管理,加强行业能效的对标达标,制定行业碳排放核算指南,组织开展绿色企业评价活动。

(2)推广节能降耗减排新技术。加快绿色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及节能减排等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3)加强资源再生循环及利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理念,逐步建立健全纺织制品回收再利用循环体系,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设立纺织制品回收再利用管理和监控体系。

(4)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减排治理。完善行业准入条件或产业政策,严格新建项目环境评价、节能评估和土地审批,遏制生产能力的盲目扩张。

5、发展现代产业集群。

(1)继续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科学规划纺织产业园区布局,完善纺织产业园区准入门槛,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引导同类及关联度高的企业入园集聚发展。

(2)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质量检测和认证、教育培训、信息化服务、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现代物流配送等主要内容,进一步完善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平台的质量检测、产品研发、人才培训等功能的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

(3)推动产业集群升级。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依托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主导产品突出、竞争力强的纺织产业区域品牌。

6、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1)推进纺织产业有序转移。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考虑资源禀赋、消费市场、产业基础、环境容量、运输条件等因素,以提高产业区域布局的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为原则,引导纺织产业有序转移,促成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区域布局。

(2)东部地区加速产业升级。东部地区发挥技术、人才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以占据国际纺织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为目标,加速推进产业升级。

(3)中部地区完善现代制造体系。中部地区利用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科学规划,优化环境,积*承接产业转移。

(4)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产业。西部地区发挥资源、能源、劳动力、民族文化等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适度发展棉纺、毛纺、丝绸、民族文化产品等特色产业。

(5)东北地区发展优势产业。东北地区利用特色原料资源、产业基础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富余劳动力,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发展优势纺织产业。

7、提高国际化水平。

(1)优化国际贸易结构。巩固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传统市场份额,通过质量、设计和品牌的提升,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品牌产品出口比重。

(2)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纺织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开拓市场渠道。

(3)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在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标准互认、社会责任等方面,加强与国外纺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8、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1)建设行业领军人才队伍。采取学校教育和市场应用相结合、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等方式,依托重大项目、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等平台,为纺织行业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

(2)壮大创新型人才队伍。根据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壮大全国纺织服装企业所急需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管理等方面的专门技术人才队伍,重视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及创新型人才培养。

(3)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集团)、重点职业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建设一批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习培训基地。

(4)创新纺织人才管理机制。改善纺织行业的人才环境,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保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9、优化组织结构及提高管理水平。

(1)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支持有实力的纺织企业实施产业链上下游的兼并重组,体现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跨地区兼并重组,生产制造、设计研发和品牌连锁等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境内外合作的兼并重组。

(2)提高重点行业集中度。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资本创新,发展壮大一批具有知识产权、品牌和资源整合能力强的纺织大企业、大集团。

(3)增强中小企业活力。通过提高创新能力、与大企业协作发展、利用产业集群平台等方式,发展一批专业化分工明显、特色化经营的纺织行业“小巨人”企业,培育一批具备“专、精、特、新”特征的纺织中小企业。

(4)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纺织行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依法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加强企业在管理理念、体制机制、管理制度、组织形式、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创新。

(四)重点领域

1、发展新型纺织纤维材料产业。加快发展差别化纤维、高技术纤维和生物质纤维技术及产业化。

2、发展高端纺织装备制造业。紧密围绕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各类高端纺织装备的研发制造和产业化。

3、发展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原创核心技术,以新能源、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建筑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为重点,集中推动非织造、经编和立体成型编织、功能后整理、复合加工等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4、传统纺织分行业。提高棉、毛、麻、丝天然纤维资源利用水平,加强高效、节能新型纺纱、织造工艺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实现纺织产品的多样化和高档化。

(五)主要政策和保障措施

1、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体系。修订和完善重点行业准入条件,加强对资源消耗高和污染物排放量大项目的准入管理。

2、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作用。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规划中将纺织机械、新型纤维材料及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作为重点予以支持。

3、用好金融支持政策。优先支持新型纺织纤维材料、高端纺织装备、产业用纺织品、品牌服装和家用纺织品企业上市融资,积*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和品牌运作能力。

4、改善贸易环境。保持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政策的相对稳定,确保及时足额退税。

5、强化行业标准工作。加强纺织行业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基本解决标准缺失和滞后问题,提升标准的整体水平。

6、加强纺织原料保障。完善棉花供需宏观调控机制,改进棉花进口配额管理,促进国内外棉价基本接轨。

7、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充分发挥纺织行业协会、商会作为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行业研究、规划和管理咨询服务,组织行业调研,及时反映行业情况、问题和诉求,推广行业先进技术,提升行业创新能力,注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六)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二、棉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当前棉纺织行业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也有不少企业通过产品开发、新型原料应用、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积*应对;尽管国际市场需求不旺,但内需市场仍然大有可为。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只有加快调整才能从容走出困难,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美好。

2011年以来,尽管纱布产量保持了2位数的增长,但增幅同比却是逐月下降。企业纱库存和原料库存都在下降,而纱布产品库存在大幅提高。在出口方面,棉纺织出口金额增长,而数量在减少。大企业整体经营情况较好,对行业整体平稳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后市充满信心。但受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和生产面临较大困难。

当前困难不亚于金融危机

河北宏润纺织2011年仅人工和电费就要支出1亿元,再加上企业接单不畅,利润下降,“2011年比2008年还难过。”

山东魏桥纺织反映了棉纺市场的真实现状。2010年的高价棉纱到现在还没有消化完,尽管订单还是有,但客户小心谨慎,担心明天会不会降价。

石家庄常山纺织购置了国际**的设备,当初计划这些设备能创造20%的毛利率,但由于市场需求不足,现在不得不生产大路产品。

河南平棉纺织“2011年做得很累,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累。”2011年下半年以来,棉价下滑加速,市场**比**严峻。印度、巴基斯坦棉纱成本低于国内成本,不少客户订单转移。

坚定信心,企业调整正当时

“下雨天不要修房子”,调整时期,要强化内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服务客户。

面对艰难和变化剧烈的市场环境,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等级,在降低能耗、降低棉耗、减少用工、提高附加值上下工夫,不求大,只求做精做强。

少数没有受到此次困难影响的企业,坚持多种纤维混纺的产品结构,用棉量只占总产量的20%,非棉产品比例大,有效规避了此次棉价大幅波动造成的风险。

“两低一高”,就是确保原料低库存和棉纱低库存,资金运转效率高。

逆势中要调整,向科技和品牌方向发展,在2012年更加注重淘汰旧设备,开发多种纤维混纺产品。

行业平稳运行还需政策支持

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纺织企业建议:统一棉花进销项税、降低企业税负、及时合理发放棉花进口配额等。并特别呼吁国家加大棉花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平抑棉价的大幅波动。棉价大幅波动直接影响了行业的发展,国家的调控政策应着眼于避免棉价大起大落,并且要保证国内外棉价接轨。

“十二五”期间,纺织业依然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在国家扩内需方针下,国家将会对纺织业更加高度关注。随着高端纺机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随着新型纤维和特种纤维在新材料领域的广泛应用,随着产业用纺织品的快速发展,纺织业不再仅是传统产业,也是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纺织业发展好了,反哺农业的能力也会加强,因此,政策的出台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纺织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实际情况。

三、2011年纺织行业运行情况及2012年运行形势预测

2011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积*应对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升值、棉花等原料价格大幅波动、劳动力和能源成本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科技、管理和营销水平,全年生产、出口及利润实现平稳增长,但增长速度逐月下滑,行业运行压力加大,部分中小纺织企业经营困难。

(一)2011年运行情况总体良好

1、生产保持平稳增长,主要产品产量增速回落。

2、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

3、出口平稳增长,四季度增速下降较快。

4、经济效益平稳增长,企业亏损较快增加。

(二)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国内外棉价差距较大,使我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受到较大影响。

2、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各类风险明显增多,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上升。

3、融资难、融资贵在纺织行业比较突出,资金紧张导致企业去库存明显,产品价格下降。

4、目前内生驱动式发展模式并未成为全行业发展主流,大部分企业发展主要还是依靠数量取胜,依靠成本竞争,技术进步速度、发展模式还不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三)2012年行业运行形势预测

1、出口仍可保持一定增长

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上升,国际贸易将保持增长,但较快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尽管近年来国内劳动力成本、资源环境成本不断增加,但我国纺织行业产业链完整、技术水平较为先进,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依然存在。预计2012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将不低于同期国际贸易增速。

2、内需对纺织增长的支撑作用更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2年经济发展要“稳中求进”,并强调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改革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任务。随着国家改革和宏观调控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内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国内纺织品服装消费也将继续保持增长,增速预计与2011年基本持平。

3、行业运行压力继续增大

一是国内外棉价差拉大对行业影响较大;二是劳动力成本、环境资源成本等各要素成本将继续上涨;三是2012年信贷政策虽然有所宽松,但纺织资金紧张对企业的压力依然较大;四是节能减排要求继续提高,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将付出更大成本。

四、我国纺织业积*应对融资难、成本高的困难

2012年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然十分复杂,在原料价格波动、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尚未得到实质性改善情况下,纺织作为竞争性行业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困难。

行业运行面临的各类风险较上年明显增多,原料价格大起大落、融资环境紧缩、各种要素和用工成本提高、外需增长低迷等一系列因素加大了运行压力,行业产销、投资、效益增速逐月逐季放缓,效益增速下滑尤为突出,规模以下中小微型企业运营遇到较大困难。

作为国际市场消费主体的美、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预计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仍将疲软,出口企业面临的需求不足、竞争压力和贸易摩擦将更加突出。尽管如此,纺织服装作为生活必需品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国内外市场需求并不会出现大幅度的萎缩,特别是我国内需市场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变化,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仍将保持不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各种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也将继续落实,随着通货膨胀压力逐步得到缓解,纺织服装国内需求仍有条件稳步扩大,继续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首要支撑。

同时也应该看到,国际市场竞争虽然更趋激烈,但我国纺织工业具备由成熟、完整产业体系形成的集成竞争优势,在品种、质量和市场份额方面仍有较为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与此同时,趋紧的外部环境形成的市场倒逼机制,带来新一轮行业洗牌,促进企业加快调整提升。因此,预计2012年我国纺织行业的产销、效益仍将继续增长,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运行指标有望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增速将较上年有所减缓,其中由于经济下行条件下终端市场对消费品提价的承受空间更小,预计行业出口和效益增速下降幅度将更为明显,规模以下中小加工型企业面临的困难将更加突出。

2012年纺织行业应对困难所采取的举措:高度关注中小微型企业和沿海地区出口加工型企业运行情况,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它们的运行状况和政策诉求,促进国家有关中小微型企业金融支持和结构性减税的政策落实,为它们度过难关、稳定就业、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和贸易行为,防止过度竞争;积*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力争在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印染发展瓶颈、纺织企业减负等重点政策领域取得突破;认真做好行业性展会、国内消费开拓、公共平台建设、技术与信息咨询、产业转移引导、自主品牌建设、管理创新成果推广等基础性服务工作,为企业稳定运行提供有效的帮助。

五、纺织企业厉兵秣马再战人力难题

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着“瞬时告急”和“常年招工”的用工现实。

岁末年关,留住工人、保证年后的正常生产又成了纺织企业面临的头等大事。珠三角地区,许多纺织企业靠用低招聘标准和高工资来保证用工需求,即使这样仍然请不到足够的人手,只有加班才能保证按时发货。但这种方法只能应付一般工种,而对于技术工种就未必行得通了,只能在后续人才的培养上发力,在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的同时提高工人待遇,努力留住人才。

为应对用工难题,不少纺织企业挖空心思“招兵买马”,并期待能*大限度地“留人”,除了日常的现场招聘外,还通过电视台和网站发布招聘信息。在企业内部,采取“人带人”、“有奖招工”的形式发动员工招工。但即便如此,企业仍然无法彻底摆脱用工难题。

“招工难”难在哪里?

现在更多的年轻人宁可选择收入稍低的服务业,也不愿意选择工作环境相对较差的纺织业。现在纺织企业因为缺人,企业不得不停产或逢节提前放假。现在纺织企业招工“细水长流”,常年都在招工。目前河南省85%的纺织服装企业用工不足,有75%的企业“常年招工”,尤其是中小纺织服装企业用工问题更加突出。

招工难现象反映出不少深层次问题。如产业结构变化不大,布局不尽合理;对农民工的社保、医疗、子女就学等政策在一些地方落实不够。还因大量从沿海地区承接进来的企业有旺盛的用工需求,为广大求职者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由于农民工在本省内就业的机会多了,哪里挣钱到哪里去,加剧了纺织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用工竞争。加之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特点,招工多局限于年轻女性群体,纺织企业凸显“招工难”在所难免。

“招工难”难题何解?

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劳动环境,解除员工后顾之忧,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众多企业在招聘时明确为员工提供医疗、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交通补贴、加班费、过节费等福利。除了在提高工人待遇的“硬指标”上下功夫外,企业还在“软指标”上用心思,如组织体育赛事、节日聚会、旅游、体检、按成本价向员工出售住宅楼等,希望以此为员工们营造家的感觉,让其能在一个和谐轻松快乐环境中工作,尽*大努力留人。这些企业不仅关心职工生活,还注重职工的政治进步和价值体现,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干部、劳模;把工人培养成技师,把技师培养成工程师。

不同地域的纺织企业家不约而同地认为:目前,提高工资、增加福利、改善工作环境是解决用工难题的有效举措。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