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率下降、原材料涨价给中国工业产品带来的成本增高的压力在广交会上已显露出来。不少行业正遭受严峻的市场考验:产品价格上涨,外商不满;不涨价,企业无利可图。
在是次广交会上,一些服装、家用纺织品、食品、家用电器、五金制品的企业承受不住“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压力,不得不对出口产品上调价格,但外商明显不满,使出口成交的难度增大。
另有一些企业,暂时不敢涨价,不过出口利润就降到了“冰点”。
根据国务院的规定,自今年年初开始,中国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将降低三个百分点左右,部分机电产品、服装和棉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由去年的百分之十七降低到了百分之十三,再加上棉花、钢材等原材料的明显上涨,使得企业的成本增加,出口获利减少。
广交会副主任、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对此也称,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生产要素制约增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使出口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
面对出口压力,如何消解?业内人士认为,走品牌之路,提高产品附加值是主要途径。
在原材料涨价的情况下,由于**产品的生产企业更具有成本控制能力,也就更具生命力。一些产品在出口时价格之所以不敢轻易涨价,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品牌知名度不高,附加值不高,产品同质化程度比较高,这样的产品常常打价格战。而价格战又使得行业利润率越来越低,形成恶性循环。
面对出口的变化,企业各出其招。据了解,现在不少企业普遍采取的一种做法,就是加强成本核算,尽量消化部分成本、费用,同时提高产品卖价;另外,有的企业开始开发新的产品、市场。
珠海格力电器进出口部经理陈志安表示,这种形势下,企业谁也不敢轻易涨价,大企业只有靠核心技术尽可能地将成本在企业内部消化。
广东省有关官员鼓励本土企业要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在质量、外观、产品更新等方面下苦功,提高卖价,缓解退税率调整、原材料涨价的压力。
经济学家对此的普遍看法是,在此环境中,只有看企业谁能熬过这一关,退税率调低客观上也加速了行业的洗牌,对中国创立有国际知名度的大企业、大品牌不无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