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收储落幕棉花“试水”直补

百检网 2021-12-23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棉花市场走过了低迷黯淡的一年,迎来了崭新的2014年。在2014/2015棉季,国家将对棉农实施直补,**以新疆作为直补试点,在全国其他地区暂不实施补贴――采用棉农直补试点方式取代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这意味着国家对棉花价格“兜底”行为的终结,国内棉花价格将回归市场,市场价格将逐步取代此前“国家收储价、抛储价、市场价、进口价四重价格共同主宰市场”的局面。

棉花临时收储这一持续了三个棉花年度的政策,或将完成自身的使命,退出历史的舞台。

临危受命

棉业临时收储政策托市“救火”

2010棉花年度是棉花行业有史以来经历的*为复杂的一个年度,棉花出现了****的行情。数据显示,2010年新棉收购伊始,价格便高开高走,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从9月1日的152 0173 3840元/吨持续上涨到11月11日的31302元/吨,涨幅高达74%,创下了国内棉花价格有史以来的*高水平。

“棉花大涨之后必有大跌,而且会跌得很惨,所以在棉花价格*高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及时研究出台临时收储政策,准备待棉花价格触底时托住市场。”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芳回忆说。果不其然,2011年3月份开始,棉花市场行情急转直下,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从3月10日的31228元/吨持续下跌到8月16日的19059元/吨,跌幅达到39%,这种跌势也是****的,整个年度棉价经历了一个“过山车”式的行情。

为了稳定棉花市场,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八部门联合发布《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开始实行棉花临时收储制度。据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显示,自2011年9月8日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启动以来,棉花价格已改变了前期不断走低的趋势,呈现出微涨态势。

“临时收储政策实施3年来,2011年中储棉以每吨19800元的价格收储了全国约40%的棉花产量,2012年、2013年收储价格均为每吨20400元,大幅高于国际市场的棉花价格,而且收储了全国几乎90%的棉花。目前,我国棉花的储备量已占到全球的50%左右。如果没有这个政策的支撑,棉花价格肯定会大幅下跌。有研究机构分析,中国棉花收储的三年间(2011―2013年度),国际棉花市场价格在110美分/磅(相当于人民币1.5万元/吨)左右,较前十年平均水平高30%。”高芳告诉记者,“国家面临压力出面收储,付出也是很巨大的。历史地看,应该客观评价临时收储政策,在保护棉农利益、稳定市场以及保障供给方面,确实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国家棉花临时收储连续三个年度累计收储棉花超过1500万吨,确实起到了稳定国内棉花市场、保护棉农利益以及调动农民种植棉花的积*性等作用,可以说,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为棉农吃了一颗“定心丸”,为棉花产业撑起了保护伞。

有利有弊

临时收储政策未能尽善尽美

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没有任何一项政策是**无缺的。正如高芳所说:“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实行的临时收储政策,其实是应急政策被迫机制化,短期政策被迫长效化了。”

客观地讲,临时收储政策对保护我国棉花产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1年由于棉花价格下降,植棉成本上升,棉农收益同比下降28.6%,若没有临时收储政策的支撑和单产的提升,收益还会下降更多。2012年,在临时收储政策的干预下,棉农收益增加,亩均现金收益增加141元。如果当时没有临时收储政策救市托底,并给予棉农稳定的市场预期,棉改粮、棉改果等现象可能会更加严重。

然而,内外价差巨大、纺织企业成本居高、竞争力降低和订单的流失,再加上国家储备棉巨量库存的难以消化,基于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相关财政、市场压力的凸现,收储政策弊端尽显。

高芳认为,“临时收储政策的确是一个好政策,但仍有它的局限性,不是一个适合连年实行、具有长效机制的政策。”她坦言,临时收储政策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为应对国际市场棉价出现的大幅下跌出台的。当时出台这个政策时,也把它定位于只是一个短期的、应急的政策,为了解决国内棉花出现阶段性的供过于求,由国家出面托市,把纺织企业无力消耗的棉花收起来,暂时性地稳住市场。但是随着棉花临时收储量的连年上升,棉花交易似乎越来越显得单一,市场机制弱化。同时,临时收储政策也直接影响到了下游的纺织企业。由于国际国内棉花市场的较大差价,加上劳动力成本、人民币汇率等因素叠加,加大了国内棉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这就降低了我国棉纺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特别是很多中小棉纺织企业的日子更难过,有些甚至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

本为托市“救火”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由于国际市场不景气连续施行,变得有些“常规化”。“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这是谁也没有料想到的,但如果连年搞临时收储,一方面国家不可承受,另一方面市场机制也发挥不了作用。所以,实施了3年的临时收储政策已到调整的时候了。”高芳如是说。

试点先行

收储政策改为目标价格补贴

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2014年,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国内棉花价格或将回归市场。

众所周知,我国棉花种植成本节节攀高,若全部采用进口,*后可能导致棉花产业沦为大豆产业的结局。高芳也肯定地告诉记者,“目前大豆的自给率不到20%,像棉花这种大宗农产品,从保护农民、稳定棉业、支撑纺织等各个角度来讲,棉花产业都必须要保证2/3以上的自给率。”

为维系棉花种植,政府出台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但到底如何补贴棉农,则一直是政策的纠结之处。据高芳介绍,对棉花产业来说,还是要推行一个既不影响市场、又对产业各方面都有利的扶持政策,*好的就是研究棉农直补。

“实际上,早在2007年,中国棉花协会就向国务院报送过《关于建立棉花产业发展长效机制的报告》,*有效、不影响市场运行的办法就给农民搞直补。目前,从这3年的收储政策来看,研究直补政策还是有它的必要性。”刚刚发布的中央1号文件已经明确,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2014年启动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

站在国家角度和产业发展角度,我国三大棉区应该既保重点,又通盘考虑。当被问及棉农直补新疆试点后,内地范围将会实行何种棉花政策时,高芳回答说:“作为我国*大的棉花产区,重点扶持新疆棉区是必要的,但内地宜棉地区(盐碱滩涂只适合植棉)不应放手不管。考虑到自然灾害、区域稳定及农业发展规律等因素,应在重点保新疆棉区的前提下,坚持新疆、黄河、长江三大棉区协调发展的方针。

“2014年,棉花纳入目标价格试点,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农民,另一方面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又能够正常运行,对于棉花政策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高芳*后说道。

可以肯定的是,棉花新政“试水”会对整个行业和市场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棉纺企业和棉农都应该用积*的态度应对棉花新政带来的市场变化。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