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12日,山东鲁西北棉区的德州市和聊城市,鲁北棉区的滨州市等遭遇强降雨,多数棉区降雨量100mm左右,局部地区降雨达到300mm以上。全省300多万亩棉田遭受涝灾,其中淹水时间超过48小时的达到105万亩,淹水超过3天的重灾棉田30多万亩。此时正为棉花开花结铃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淹涝及寡照对棉花生长*为不利,受灾棉田蕾铃脱落严重。
从8月8日开始山东省大部分县区普降大到暴雨。从山东省气象局的资料来看,8月上旬全省平均降雨81.5mm,较常年偏多50%,而山东三大棉区降雨更多,旬降雨量为常年同期的2~6倍,而多集中于旬未几天。其中鲁西南棉区降雨100mm左右,鲁西北及鲁北棉区200mm左右。德州市的平原县旬降雨量*大,全县平均343mm,另外聊城市东昌府区303mm和高唐县227mm,德州市夏津县207mm,成为棉花涝害的重灾区。夏津县新盛店镇9日-11日降雨量达360mm,加上外来客水,5万亩棉花受灾严重,大雨过后,棉田水深近1m;高唐县的三十铺乡降雨也超过300mm,由于排水困难,到8月15日棉田依然有积水存在,地头排水沟也是水满为患。
大雨后,棉区各级领导和广大科技人员对灾情十分重视,及时进行了田间排水及技术补救。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也派出了多名科技人员亲临受灾现场,进行灾情调查及技术指导。从目前来看,由于灾后补救措施得力,技术落实及时到位,预计大部分棉田通过科学管理,不会造成明显减产。但个别地区由于农田基本条件建设差,排水困难,预计30万亩重灾棉田减产10%左右。
二、渍涝主要对策措施
棉花涝灾后的主要问题是棉株营养生长过旺,棉田通风透光不良,引起棉花蕾铃脱落、烂铃;棉花倒伏等。另外,受涝农田土壤中养分流失较大。针对这些问题,应强化棉田管理。具体棉田管理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及时排除涝渍。棉田淹水后,土壤理化性状改变,湿度过大,空气通透性差,*易造成棉苗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即便不死,也容易感病,不利于根系下扎。必须尽快排除积水,同时将淤塞的支沟、毛沟进行清理,降低地下水位,给棉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利恢复生长。
二是及时扶苗。要边退水边扶苗,将棉叶、茎秆上的淤泥清洗干净,使棉叶尽快恢复正常的呼吸和光合作用。如退水过快,无水可洗时,可采用喷雾器淋洗。对水淹后东倒西歪的棉株,要小心地将棉株扶正,并培土稳棵,使植株直立生长,以改善棉田的通风透光条件。
三是及时中耕松土。灾后及时中耕松土有利于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天气转晴时,要及时松土打破板结,改善根系环境,促进根系正常生长,铲除萌生的草芽,视棉花长势适当进行培土散墒,降低土壤湿度,促棉株健壮生长,防止倒伏。
四是科学追施肥料。棉株受损较轻的,要及早重施花铃肥,巧施盖顶肥。配合施用钾肥,提倡施用棉花配方专用肥,做到开沟深施,快促猛攻,尽快使棉花转入增节增蕾开花结铃的高峰时期。
五是合理化控。棉花受涝后,导致使棉株营养生长过旺,引起蕾铃脱落,应加强化控,且要促控结合。
六是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棉花受灾后生长发育受阻,蕾铃脱落加重,如再遭受病虫危害,产量损失将会更大。雨涝后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盲椿象等病虫害发生加重,应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七月底八月初要突出抓好以盲椿象为主的棉花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切实做好三代棉铃虫的监测防治工作。
七是加强后期管理,抢摘黄熟铃。棉花发生涝渍灾害后生长发育推迟,后期管理更应加强,以充分利用棉花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少产量损失。在恢复生长期间,必须加强整枝工作,减少新生叶枝和赘芽,减少养分无效消耗,保证后期结铃有充足的营养基础,铃大、铃多,将产量损失减少到*低限度。
同时,要抢摘黄熟铃,减少烂铃损失;边摘边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