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江苏产棉大县射阳、兴化等地了解到,风调雨顺的江苏省今年棉花平均单产较去年增加50%以上,棉花总产达900万担左右,而新收籽棉开秤却在1.8元/斤左右,只有去年平均价的一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成本上升,棉价大跌,将造成棉农丰收难增收的现象。同时,由于棉花企业缺乏资金,银行慎贷、惧贷,可能出现新的“卖棉难”现象。
今年“全国产棉**县”射阳县的棉花特大丰收。副县长刘加模说,今年棉花一是面积大。全县今年的棉花面积大约90万亩以上,比去年的实收面积增加10万亩。二是产量增,据实地调查,目前全县棉花平均单株成铃达35个以上个桃。预计皮棉平均单产可达200斤以上,总产有望实现200万担左右,再创历史新高。三是品质优。全县80%左右的棉花品种是抗虫杂交棉,优质桃比重占80%以上。四是上市早。比去年早采摘、早上市25天以上。但是,面对丰收刘加模却忧心忡忡。在增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棉农增收成了难题。
兴化市农业发展银行行长姚明说,根据农发行调查,由于物价上涨因素,今年棉农成本成本为719元/亩,比去年上升17.5元/亩。而已经开秤的棉价为1.8元/斤左右,成本增加的同时棉价大跌,这将影响棉农增收。
在兴化市沈沦镇安塘村农民张同山的棉花地里,张同山指着棉花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他家种了4亩棉花,每亩化肥152 0173 3840元,水费20元,种子50元,农药50元,农膜15元,税35元,耕地费30元,农本约350元,劳动力成本400元。今年亩产籽棉500斤,如果每斤卖2元,可卖1000元,每亩收入250元,不仅比去年低,而且比种水稻收入也低。
根据大丰对80户农户的调查显示:虽然棉农的心理价位有所下调,但其预期籽棉价格依然在2.5至3元/斤左右。而当地棉花企业预期在2.1元/斤,*高不超过2.2元/斤;东台棉农的籽棉预期价格也在2.5元/斤以上,而当地企业预期籽棉价格在2元/斤左右。射阳双山集团等企业的预测籽棉收购价在1.8至2.0元/斤左右。可以看出,市场购销双方的心理价位存在一定的差距。
江苏省供销社棉花处张义江处长说,今年江苏全省棉花种植面积达630万亩,比去年增加120万亩。全省棉花皮棉单产可达80公斤左右(籽棉500斤左右),比上年增长50%,总产量在900万担左右,比上年增长80%左右。全国棉花总产量在650万吨左右,比上年度增长近30%。而同时,2003棉花年度国内共进口棉花190万吨,比上一年度增长163.9%。美国棉的大量进口加剧了国内的供需矛盾,对棉花价格的下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今年棉花大丰收,但棉花企业去年亏损严重,筹集收购资金十分困难。而银行去年棉花贷款大部分未回笼,将出现慎贷、惧贷、放贷难的新现象。因此,收购资金紧张是今年棉产业的*大难题。如射阳根据今年棉花产量,估计收购资金将在8至10亿左右,而目前全县仅筹集资金1亿元左右,资金缺口在7至9亿元之间。
盐城市供销社负责人陈克平说,今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为275万亩,皮棉总产量将达440万担以上,收购均价按550元/担计算,需收购资金24亿元以上。目前基本能够落实的收购资金约15亿元,其中农发行贷款8亿元、其他银行和信用社贷款2亿元、企业自筹3亿元、预收货款2亿元,预计缺口9亿元以上。一旦资金缺口形成事实,在局部地区和一定时期内,就有可能出现“卖棉难”和“打白条”的问题。
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多是经营历史比较长的单位,包袱重,人员多。去年,在棉花收购经营中,徐州市有一些企业出现严重亏损,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今年徐州市预计收购棉花152 0173 3840万担,预计需要收购流动资金5亿元以上。但现在棉花收购资金缺口在90%左右。徐州市供销社主任单兴强说,今年,面对面广量大的收购形势,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
由于棉花市场的不规范,去年棉花行业大面积亏损,规模小一点的企业收1000吨就亏600万元,规模中等以上的企业收3000吨就亏l800万元。许多企业不但将多少年的积累都赔进去了,而且到了变卖固定资产来还贷的地步,甚至有的企业将所有资产都赔进去了还填不了亏损的窟窿。射阳县农发行行长陈树宏说,去年全县三家贷款对象惠民棉业亏损600万,虹纬棉业亏损500万,海河棉业亏损300万,而且高价位收购的棉花库存也占用了大量资金。
兴化市戴南镇轧花厂董事长沐清华心情沉重,由于去年看错了行情,高价收购,未能及时抛出,大量棉花积压在手里,已亏损4000亏元,把自筹的2000万元也亏进去了,如果农发行不大力支持,今年将无力收购。
另一方面,依靠纺织企业资金收购棉花已不现实。去年,部分纺织企业参与了棉花收购,但今年的纺织业也受到了去年行情的打击,许多纺织企业亏损严重,大部分企业面临着流动资金短缺的窘境。由于受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棉价波动、中美和中欧贸易磨擦、国家宏观政策对过度投资行业的调控和能源短缺等因素的影响,纺织企业利润增势受阻,资金供给能力有限,有的企业已自身难保,使轧花企业想引进外来收购资金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去年丰县棉麻公司在新棉上市前,从南方生产厂家拆借资金为700万元,今年仅为100多万元。因此可以判断,今年纺织企业也无法提供充足的资金收购新棉。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是收购的**资金来源,但向银行和信用社申请贷款也十分困难。受去年棉花经营普遍亏损的影响,银行和信用社今年对棉花收购支持的力度将大打折扣,特别是商业银行将慎之又慎。有的企业去年在银行和信用社所取得的贷款因亏损原因至今未还,今年再申请贷款肯定比登天还难。盐城市境内的一个轧花企业至今还欠农发行、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的棉花收购贷款4000多万元,想得到银行和信用社新的信贷支持肯定是不可能的。
江苏省农发行棉花处副处长陈建中说,从商业银行来看,受去年棉花企业普遍亏损的负面影响,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均不愿再涉足棉花贷款。根据棉花企业所提供的信息,中行、建行由于在为上市作准备,内部文件要求规范运行,已明确表明对棉花企业只收不贷,而工行、农行等金融机构态度大致相同。事实已表明,银行已出现慎贷、惧贷新现象。
严峻的现实使地方政府和棉纺企业对农发行供应资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是,由于去年的市场行情严重影响了棉纺企业的经营,许多企业的财务指标、经营状况恶化,按照农发行新制定的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很多农发行原有的贷款客户可能无法获得贷款支持,这将使得原已紧张的资金供应雪上加霜。
从江苏全省来看,今年江苏棉花产量大幅度增加,预计籽棉总产将达到2500万担,按照籽棉收购价格2元/斤计算,资金需求量将在50亿元左右。而去年农发行提供收购贷款仅为10.4亿元,其余的收购资金分别为商业银行贷款、棉花企业自有资金以及纺织企业配套资金以及少量的私商棉贩资金。而今年来自于这些方面的资金量将不会太多,预料今年农发行将成为收购资金市场的供应主体。但是仅仅依靠农发行将无法满足如此大的资金缺口。如果收购资金无法及时供应,*终将导致收购价格的进一步大幅下跌。
由于棉花价格大起大落,使我国的棉花生产处于“波浪”式的起伏之中,棉农、收购和纺织行业轮流受损,不仅严重损害行业利益,而且十分不利于我国的棉花大产业的正常发展。对此,业内人士呼吁尽快建立棉花市场预警机制。
江苏省供销社张义江认为,2003年度是建国以来我国棉花市场供求形势激剧变化*大的一年。棉花生产受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全年总产不到500万吨,比预测产量减少了100万吨;市场由去年新棉收购的供不应求,价格大幅度上涨,江苏平均价格籽棉收购价格达到3.55元(全国平均价格3.2元),比上年同期上涨70%左右,个别地方收购价格达到4.3元;到今年初受进口棉冲击,造成棉花供大于求,销售价格一落千丈。棉花收购价格快速上涨与销售价格快速下跌形成剪刀差,使大部分棉花企业难以承受,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许多企业濒临破产。因此,建立棉花市场预警机制,防止棉花市场的大起大落,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有助利于稳棉花稳定产量和价格。作为一项大宗农产品,棉花种植面积的多少,棉花价格的高低,对棉农增收,对纺织品出口,对棉花加工经营企业,对满足消费者生活都有密切的联系。为防止棉花生产的大起大落,保护农民利益,政府应加强宏观调力度和调控技巧,促使我国棉生产和棉花产业健康向前发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棉花市场预警。
其次,有利于棉花购销市场管理。棉花市场收购秩序比较混乱,无证收购更是比比皆是。去年由于棉花资源的紧缺,一些个体棉贩打着棉花经纪人的旗号,四处游收,扰乱市场;加之一些无证企业也从事收购加工棉花,哄抬价格,导致全省棉花收购量无法全部统计。而这些无证企业和个体棉贩加入棉花经营、加工,使得全省去年的棉花质量更难把握。建立市场预警机制将有利于加强市场监管。
再次,有利于确定棉花进口数量和棉花储备安全。国家宏观调控仍将对棉花市场价格走势起重大调节作用。由于目前CotlookA指数(折算为元/吨)低于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差价在1200至2600元之间波动,外国棉花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因此棉花进口越多,对国内棉价冲击越大。建立棉花预警机制,有利于提前确定棉花进口量,也有利于棉花储备,在棉花丰收时国家加大储备,市场紧张时抛出,既保障市场供应,又稳定价格,防止大起大落,保障国家棉花战略安全。
此外,有利于银行放贷和供销社在棉花购销市场发挥主渠道作用。由于缺乏预警机制,农发行去年放贷的江苏省境内企业普遍亏损,其中亏损额*大的达3500多万元,资产负债率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这种行为与农发行的资金封闭管理相悖,处理不好就会给农发行的信贷资金带来一定风险。而近几年全省供销社系统棉花企业收购棉花量占全社会的收购量仍占全省收购量的60%至75%,仍然是主渠道。供销社做好棉花工作用仍然是为农服务的重要体现。建立棉花预警机制,有利于各级供销社以及产棉大县都在新棉收购期间加大对棉花收购工作的指导,确保新棉收购顺利进行。
业内人士认为,建立棉花预警机制,一是要成立相关机构或赋予棉花协会相关功能,进行国内外市场调查,发布权威信息,指导棉花生产;二是国家棉花进口要有度,应在棉花紧张时抛出,丰收时储备,确保棉花安全;三是完善棉花期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