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蓬勃兴起 新兴产业茁壮成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积*适应把握**新常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作用,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推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结 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持续加快,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产品新服务快速成长,新兴产业茁壮成长,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为经济稳中有进、稳 中向好不断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一、科技创新势头强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中心和跨区域创新网络建设,积*引导创新资源要素合理聚集和流动,不断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加快转变。
一是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加。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市场主体创新发展自觉性明显提高,我国研发投入快速增长,总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2016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到152 0173 3840亿元,比2012年增长50.5%,年均增长10.8%;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08%,比2012年提高0.17个百分点。财政科技投入不断加大。2016年,国家一般公共预算中科学技术支出为6568亿元,比2012年增长47.5%,年均增长10.2%。企业研发投入资金占比大幅提高。2015年,我国企业研发资金10589亿元,比2012年增长38.9%,年均增长11.6%;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达到74.7%,比2012年提高0.7个百分点。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为10014亿元,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0.90%,比2012年提高0.13个百分点。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共安排42个重点专项1163个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共安排224个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资助41184个项目。截至2016年底,累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488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3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94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276家。
二是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在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时,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持续加大,高科技领军人才、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脱颖而出,形成了一大批标志性科技成果。基础研究方面,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铁基高温超导、外尔费米子、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热休克蛋白90α、CIPS干细胞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战略高技术方面,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遨游太空30天;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发射升空,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采用自主研发芯片的世界首台10亿亿次/秒超算系统“神威太湖之光”居世界之冠;海斗号无人潜水器*大潜深达10767米,我国成为第三个研制出万米级无人潜水器的国家。重大装备和战略产品方面,高速铁路、水电装备、特高压输变电、杂交水稻、对地观测卫星、北斗导航、电动汽车等快速发展,部分产品和技术开始走向世界。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向系统化纵深化迈进,科技资源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强,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逐步完善,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明显增加。2016年,我国专利申请受理数达到346.5万件,比2012年增长68.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达到133.9万件,增长105.1%,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已连续6年位居世界首位;我国授予专利权数达到175.4万件,比2012年增长39.8%,其中授予发明专利权达到40.4万件,增长86.2%,发明专利授权数占专利授权数的比重为23.0%,比2012年提高5.7个百分点。截至2016年末,境内有效发明专利110万件,突破1百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8.0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16年的25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位。技术交易市场更加活跃。2016年,全国技术市场成交金额为11407亿元,比2012年增长77.2%。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201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3%,比2012年提高3.1个百分点。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涌动,发展活力日益激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不断深化,知识产权保护明显加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逐步健全,有效激发了社会创业创新的积*性,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明显,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市场活力持续增强。
一是创业创新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取消和下放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超过600项,提前两年超额完成本届政府减少1/3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中央层面核准项目累计减少90%;95%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98%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改为网上备案管理;工商登记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前置审批精简85%以上。商事制度改革成效突出,企业注册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新设企业完成全部注册时间从改革前的平均26天缩短到14天。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以来中国大陆营商便利度全球排名提升18个位次。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先后设立,创业投融资和创业服务支持体系不断完善。各类双创支撑平台大量涌现,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快速发展,目前全国企业众创空间超过42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3000家,累计服务创业企业和团队超过40万家、培育挂牌上市企业近1000家。
二是创业创新活力持续释放。在政府引导和改革推动下,社会创业创新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各类人员积*性不断高涨,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迅猛,发展势头良好。2014-2016年,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超过4400万户[1],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超过4.0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1362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1.2万户,年均增长30%。在新设企业中,服务业新增市场主体增长较快,2016年新登记服务业企业446万户,比2014年增长55.4%;服务业企业在新登记企业中的比重达到80.7%,比2014年提高2个百分点。小微企业活跃度较高,2016年初次创业小微企业占新设小微企业的比重为85.8%,新设小微企业周年开业率达70.8%。截至2016年末,全国共有各类市场主体8705万户,比2014年末增长25.6%。
三是创业创新外溢效应明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带动就业增长,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支撑了经济稳中向好。2016年初创企业新增招聘岗位数超过240万,对新增招聘岗位的贡献率达到18.7%。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人数大幅增加。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超过450万人[2],2016年登记的大学生创业人数达到61.5万人。2016年,城镇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就业人员20710万人,比2012年增长56.9%,年均增长11.9%。创业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2016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8%,装备制造业增长9.5%,均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32.9%和12.4%,分别比2012年提高4.7和3个百分点。
三、新产业新产品快速成长,发展潜力有效释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积*促进技术与市场融合、创新与产业对接,大力培育面向未来的新兴产业,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有效发挥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新兴产业发展亮点突出,符合市场要求的新产品不断涌现,优化了供给结构和质量。
一是新兴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在一系列鼓励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作用下,我国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不断壮大。2016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5个百分点。信息产业快速崛起。2016年,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到6.9亿个,比2012年增长1.1倍;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559万个[3],增长1.7倍;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9721万户,比2012年增加12203万户,年均增长14.1%。移动网络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继续提升。2016年,移动宽带用户94075万户,比2012年增加70795万户,年均增长41.8%;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93.6亿G,比2012年增加84.8亿G,年均增长80.6%;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比2012年提高11.1个百分点。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据统计,2016年我国智能手机销量在世界市场的总占有率超过20%;新能源汽车销售51万辆[4],位居世界**;工业机器人销量比上年增长31%[5],占全球比重超过30%。
二是幸福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了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幸福产业迅猛发展。国内旅游和出境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国内旅游44.4亿人次,比2012年增长50.2%,年均增长10.7%;国内旅游总花费39390亿元,比2012年增长73.5%,年均增长14.7%;居民出境旅游1.2亿人次,比2012年增加3887万人次,年均增长10.1%,稳居世界**。文化和体育产业发展欣欣向荣。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30254亿元,比2012年名义增长67.4%,年均名义增长13.7%,比同期GDP名义增速高5.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4.07%,比2012年提高0.59个百分点。2015年,体育产业总产出1.7万亿元,增加值为5494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8%,其中体育服务业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为5714亿元和2704亿元,占比分别为33.4%和49.2%。2016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0314亿元,比上年增长7.5%,增速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
三是新产品层出不穷。市场主体开发新产品热情高涨,供给创新不断加大。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发新产品经费支出10271亿元,比2012年增长28.4%,年均增长8.7%。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快速增长。2016年,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产量914万辆,比2012年增长3.6倍,年均增长46.2%;集成电路1318亿块,比2012年增长69.1%,年均增长14.0%。2016年,工业机器人产量7.2万台,比上年增长30.4%;智能电视9310万台,增长11.1%;智能手机15.4亿台,增长9.9%。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涌现一大批战略性新产品。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长征五号大推力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发射成功,高精度数控齿轮磨床等产品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中国标准动车组成功完成420km/h交汇试验。
四、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新机遇,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大力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与社会各个领域融合发展,积*打造新的竞争优势,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分享经济渗透力持续增强。
一是新业态发展步伐加快。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加快融合,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重塑,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加快,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异军突起,网上零售成为消费增长新引擎。2016年,网上零售额51556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1945亿元,增长25.6%。2016年“双十一”当天,仅阿里巴巴天猫平台成交额就超过1200亿元,比2015年高出近300亿元,增长超过30%,其中无线交易额在总交易额中占比达到81.9%,覆盖235个国家和地区。网络销售火爆带动了快递业等相关行业增长。2016年,快递业务量为313亿件,比2012年增加256亿件,年均增长53.1%。跨境电商、社交电商、智慧家庭、智慧交通、远程教育医疗等新业态快速涌现,数字化、智能化生活方式步入寻常百姓家庭。2016年末,在线教育用户数达到1.4亿人[6],比上年末增加2750万人,年增长率高达25.0%;互联网医疗用户数达到1.95亿人,比上年增长28.0%。
二是新模式迅猛发展。随着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加快,线上线下融合进程加快,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城市商业综合体等新商业模式迅速涌现。201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网上支付业务462亿笔[7],金额208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0%和3.3%;电话支付业务2.8亿笔,金额17万亿元,笔数同比下降6.6%,金额同比增长13.8%;移动支付业务257亿笔,金额15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8%和45.6%;非银行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网络支付业务1639亿笔,金额9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5% 和100.7%。2016年末,我国网上支付用户数达到4.75亿人,比2012年增加2.54亿人,年均增长21.1%。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重达到64.9%,比2012年提高25.8个百分点。城市商业综合体快速发展。2015年末,全国共有商业综合体1088家,拥有可出租面积7520万平方米;2015年全年客流量73.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0.1%,日均客流量2019万人次;全年商业综合体中商户销售额5833亿元,比上年增长22.5%。
三是分享经济广泛渗透。网络预约拼车、房屋共享、车辆租赁等分享经济快速发展,渗透到社会生活各领域,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根据相关机构估算,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5万亿元[8],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知识技能分享增长205%,房屋住宿分享增长131%,交通出行增长104%;分享经济融资规模约1710亿元,增长130%;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6亿人。网络租车用户快速增加。2016年末,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2.25亿人,较2016年上半年增加6613万人,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在网民中的占比为30.7%;网络预约专车用户规模为1.68亿人,比2016年上半年增加4616万人,增长率为37.9%。共享单车快速崛起。据国家信息中心估算,2016年末共享单车注册用户规模约200万人,日订单量超过百万。
综合看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不断优化政府服务,大力完善支持政策,积*调整监管方 式,努力强化支撑保障,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引导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壮大,有效促进新动能茁壮成长,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但也要 看到,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增长动能减弱等多重困难,要突破传统发展方式面临的瓶颈制约,必须坚持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进一步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下阶段,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强化改革创新,以改革增强发展动力,以创新厚植发展优势,推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向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不断前进!
注:
[1]国家工商总局数据。
[2]农业部测算数据。
[3]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
[4]汽车工业协会数据。
[5]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7]中国人民银行《2016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8]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