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耕制、整地

百检网 2021-12-27
一.耕地、整地
 (一)稻田耕作制度的主要类型
  稻田耕作制度必须与当时当地的人均耕地面积、水利设施、农民收益、农产品市场等社会因素相适应,较好地利用温、光、水、土壤等自然资源,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稻田复种始于华南地区,然后逐渐向长江流域发展。双季稻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山海经》内已经提到,14世纪(元末明初)双季间作稻已从福建省传至浙江省南部,明弘治十六年(152 0173 3840)的《温州府志》对间作稻栽培技术有详细的记述。麦稻两熟*初出现在唐代,到宋代特别南宋以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发展很快,到明清时期已遍及整个长江流域,在苏、皖、鄂、川等省的方志中都可找到麦稻两熟的记载。华南沿海一带出现麦一稻一稻一年三熟的记载。
  稻田一年多熟的种植制度在中国虽然源远流长,但过去限于历史条件,多数稻田仍是二年一熟,复种指数不高。1952年,江西、湖南、四川等省的耕地复种指数只有110~120%,广东省也只有180%。双季稻栽培限于北纬28度以南地区,麦稻两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各省。50年代的"单季稻改双季稻"、"间作稻改连作稻"、"一熟改二熟",60年代扩大的"绿肥双季稻"和70年代发展的"双季稻三熟制",双季稻区域向北推到32on一线,面积扩大了将近2倍;麦稻二熟制推进到华北平原的北缘北纬40度的地区,成为当地的一种主要稻田种植制度。稻田复种指数的提高,对5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产量有较快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的复种方式 依据一年内收获作物的次数,可大致分为一熟制、二熟制、三熟制。①水稻一冬闲一熟制,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等稻区,气温低、全年生长季节短的地区以及华中稻区水利不便的冬水田、沤田、沉板田地区,随着兴修水利等生产条件的改善,可变一熟为二熟;②小麦(或者油菜、绿肥、蚕豆等)—水稻二熟制,分布于从华南到华北的广阔稻区。小麦、水稻均为高产作物,增产潜力大,绿肥、蚕豆为养地作物,油菜为半用、半养作物,相互轮换种植,有利持久持续增产;②水稻—水稻—休闲二熟制,原是双季稻地区的主要种植方式,20世纪60年代以来,种植面积虽因绿肥双季稻等种植制度的推广而有所减少,但仍为中国稻田的一种重要种植方式;④大豆(或花生)—水稻或水稻—大豆(或花生)二熟制。大豆(或大豆间作玉米)—稻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花生—水稻主要分布在广东。这类方式由于稻田土壤回旱时间较长,而且大豆、花生均为豆科养地作物,有利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对后作水稻有明显的增产作用;⑤小麦(或大麦、油菜、绿肥、蚕豆等)—水稻—水稻三熟制(简称双季稻三熟制),这类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是70年代以来稻田种植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人多地少、生产条件优越的地区,但农事季节十分紧张,尤其在江苏省南部,如面积失之过大,收种失时,常常招致减产或产量不稳;⑥甘薯—水稻—水稻三熟制。这种方式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湛江,海南省等地,原来是在立冬前后晚稻收获后栽插冬薯,70年代以后,早熟、高产晚稻品种的推广,晚稻收获期提早,改为栽插秋薯,不仅产量高,而且有利早稻适时插秧;⑦早稻一甘蔗二熟制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两省。甘蔗在早稻收割前套种或在收后抢栽,第二年2月至3月砍收,生长期8个月,是人多地少地区的主要种植方式;⑧水稻一水稻一水稻三熟制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南部,面积不大。
  中国稻田复种方式的改革,已经取得较大的成就,但为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自给半自给农村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还必须从更加充分地利用农业资源,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着眼,进一步优化稻田种植制度,以便在保证粮食作物产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有利于经济、饲料、肥料等作物的综合发展;有利于种植业、饲养业和加工业的综合发展;有利于水旱轮作、用养结合,不断提高地力;有利于降低投入、增加产出,提高经济效益。
(二)整地
  1.高产水稻对土壤的要求
  (1)剖面层次明显、耕层深厚,质地盘好 高产水稻用耕层深度以20厘米左右为好,要求耕层肥厚松软,团聚体含量高,结构和通气性良好,耕性适宜。耕层过浅,水稻根系发育不良,耕屈过深,容易产生浮泥,不利水稻扎根和早发。质地适中,不过砂或过粘,干耕时翻犁不成大块,容易耙碎,水耕时不淀浆板结,排水晒卧时不开大裂,复水后裂缝易合拢。
  (2)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充足而协调 高产稻田有机质含量一般要求2~4%,全氮含量0.13%~0.23%,其中水解性氟占全氮的5~10%,全磷含量0.1%以上(每亩有效磷5千克以上或13~70ppm左右),全钾含量在1.5%以上(每亩速效钾05千克以上或每克土中含钾8~10毫克以上),同时要求较高的阳离子代换量(每100克土不低于20毫克当量)和较高的盐基饱和度(60~80%),土壤酸碱度以微酸性至中性为好(ph6~7.5),主要元素充足,又不缺微量元素,既要有较多的活性有效养分,也要有大量的非活性有效养分,使各种营养元素平衡供应,不致缺素脱肥,保证水稻正常生育。
   (3)保水、保肥,供肥性能好,又具有适当的渗漏性 高产稻田要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性,不能漏水漏肥,即既能积累保存大量养分,又能源源不断地充分持久供应。当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略有出入时,稻田本身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缓冲性能良好,不致引起稻株早衰与疯长。稻田亦要具有一定的渗漏量,便于一部分氧气可随下渗水进入土壤下层,以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减少有毒物质的积累。据试验,稻田的日渗漏量以10毫米左右的田块产量较高。灌一次水应保持5~7天。如果渗漏量过大,会引起大量养分流失,也是不利的。 (4)有益微生物活动旺盛 肥力高的稻田,有益微生物活动比一般稻田旺盛,这些微生物对创造和调节土壤肥力有着重要作用。据研究,固氮菌,硝化细菌、铵化细菌,好气性纤维分解细菌以及硫化细菌等的数量与肥力呈正相关。肥力高的数量多,生化强度(呼吸强度二氧化碳毫克/小时.千克土,氨化强度毫克/100克土)高,即生物化学作用强。
  2.整地要求和方法
  (1)整地要求 稻田整地是人们利用犁,耙的机械作用,结合施肥、灌溉和合理轮作等农业技术措施,调节和改变稻田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为水稻的正常生育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整地要求:
①田面平整 稻田平整是高产水稻栽培管理的基础。平整的稻田,便于浅水灌溉,灌水均匀,晒田时排水及时,田中无渍水,晒田程度一致,利于水稻生长整齐。一般要求整田高低不超过3厘米。
②土壤细碎、松软 通过整地,使稻田土块细碎,土肥相融,耕层松软,无杂草残茬,利于插秧和根系的生长。
  (2)整地方法 视前作和土壤性质而有所不同。
  ①泡冬田 冬水田地区,水稻收后,及早犁耕埋茬,利用秋末冬初气温尚高的条件,使有机质在嫌气状态下分解,利于向腐殖化方向发展,提高土壤肥力。结合施冬粪再犁耙一次,蓄水泡冬。来年再犁耙一次,就可插秧。土壤粘重的稻田可增加犁耙一次。“烂泥田”次数宜少,一般二犁一耙即可。犁田深度**次应深,以后遂渐变浅。
  ②炕冬田 水稻收后,在土壤湿度较大,土壤仍在可塑性质范围内及时耕翻,土壤成大垡片,相互架空,经冬,春干湿、冻融交替,土壤不断收缩与膨胀,使土垡疏松、细碎,形成较细的粒状结构。开春后再耕翻一次,促进其进—步熟化。待雨水来则抢水打田,随犁随耙1~2次,即可栽秧。
  ③绿肥田 绿肥田一方面要翻压绿肥,既要保证绿肥有较高产量,又要使绿肥在栽秧前有一段腐烂的时间。另一方面又要将板结的土层变为疏松,细碎、膨软的土体,以适应插秧的要求。因此,对紫云英,苕子一类绿肥在盛花期翻犁。过早耕翻,茎叶较嫩,产量低,过迟耕翻,绿肥产量虽高,但纤维增多,不易腐烂,特别是距栽秧季节近时,绿肥分解时产生的有机酸会使稻根中毒、变黑。所以,翻犁绿肥*迟也要在栽秧前15天。为中和酸性,每亩可撒石灰40~50千克。绿肥田**次干耕宜深,彻底翻埋绿肥,使其凋萎,2~3天后再灌水,结合耙地,待绿肥腐熟后再耕,耙一次,耖平后栽秧。为了保持绿肥养分,一般不再排水,防止养分损失。
  ④小春田 种小春稻田已进行耕翻碎土作业,加上冬、春干湿冻融交替作用,一般土壤比较细碎、松软。而小春田栽秧迟、季节紧,翻耕次数要求多也不现实。如果是油菜、豌、胡豆田,收获较早,还可早干耕晒垡数日再灌水犁耙1~2次,耖平后栽秧,小麦由收获较迟,一般应及时灌水施肥犁耙2次,抓紧时间耖平栽秧。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