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养猪数量与产品量
养猪生产不能过分追求和强调饲养量和圈存头数,应以效益为中心,以增收为目的,千方百计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提高仔猪的成活率,提高肥猪的出栏率,提高猪产品品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认真选种,提高种猪的质量,在满足仔猪需要量和肥猪需求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种猪的饲养头数。如一猪场年计划出售1000头断奶仔猪,提供1000头肥猪,养100头种母猪、3~4头种公猪即可完成生产任务,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假如养152 0173 3840头种猪才能完成计划任务,由于生产水平低,成本高,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
2 季节分娩与全年产仔
猪的分娩制度分为季节分娩制和常年分娩制。对猪舍环境不能有效控制的猪场,为了提高仔猪的哺育率,让母猪集中在适宜于仔猪生长发育的季节里分娩。从实际情况看,春产仔猪哺率育低,仔猪供不应求,秋产仔猪滞销,经济损失较大。随着圈舍条件和环境的改善,采用全年分娩,即在一年当中的任何时候都有母猪分娩,既可充分利用猪舍及产房设施,适当减少公猪饲养头数,又可均衡地利用公猪,均衡地提供仔猪和肥猪,提高生产水平,增加经济效益。
3 地面扣栏与高床扣栏
在封闭式冬季供暖的产房采用地面扣栏产仔,由于舍内环境温度得到改善,仔猪冻死、压死的情况有所好转,但猪床潮湿、污染,仔猪发病和死亡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采用高床扣栏产仔,猪床状况得到改善,母猪乳房清洁,仔猪发病与死亡明显下降,增重速度明显提高。据中国农科院畜牧所的研究,高床扣栏产仔与地面扣栏产仔相比,仔猪35日龄断奶个体重提高1.46㎏,哺育率提高19.75%。
4 仔猪吃奶与吃料
猪乳是新生仔猪主要的营养物质,母猪的泌乳量于分娩后逐渐增加,至21d左右达到泌乳高峰,后逐渐下降。哺乳仔猪体重增长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与日俱增,母猪的奶水不能满足仔猪生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据报道,3周龄的仔猪,母乳能满足营养物质的97% ,4周龄能满足84%,5周龄满足50%,6周龄满足37%,8周龄满足27%。解决哺乳仔猪生长发育快和母猪不能满足仔猪需要的途径是实施哺乳仔猪的补料,仔猪的适时补料,可促进生长发育,锻炼消化器官,促进机能的完善,防止拉稀,为安全断奶奠定基础。由于新生仔猪具有新陈代谢旺盛,对营养不全敏感,消化器官不发达和消化腺机能不全等特点,应在饲料形态和质量方面予以考虑,仔猪料应具有营养性、安全性、消化性、适口性和抗病性能,确保仔猪料的质量,还应注意舍内环境温度和补料方法。
5 早断奶与迟断奶
随着营养科学、环境改善和现代养猪生产的发展,哺乳仔猪早期断奶势在必行。早期断奶具有很多优点:其一,提前断奶可发挥母猪的生产潜力、缩短繁殖周期、提高年产仔窝数。据江苏省常熟市畜禽良种场的资料,仔猪35日龄断奶,由原来每头母猪年产1.9窝,育成仔猪26头,提高到年产2.31窝,年育成断奶仔猪33.98头,育成仔猪数增加30%以上。其二,减少饲料转化层次,提高饲料利用效益。仔猪吃奶,奶是母猪采食饲料转化而来,这种转化层次,仔猪对饲料的利用效率仅为20%左右,仔猪早期断奶,转化层次减少,对饲料的利用效率提高到50%~60%。据报道,仔猪30日龄断奶比60日龄断奶,每千克增重少消耗31%~39%的饲料。其三,减轻母猪体重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据北京试验猪场测定,35日龄断奶比60日龄断奶,整个繁殖周期可节省饲料40~90㎏。湖北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试验,60日龄断奶比28日龄断奶,母猪体重下降多31.1㎏,恢复体重要靠饲料,需在一定时间内才能完成,往往延长了再配时间。3周龄断奶比8周龄断奶,支出减少18.5%。其四,减少仔猪患病与死亡,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环境温度太低和拉稀是仔猪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有些猪场对产房的环境温度有所改善,不仅为猪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也为病原菌的繁殖、生存创造了条件。实行早期断奶,母仔尽早分离,减少母猪压死仔猪和传染疾病的机会,提高仔猪的哺育率。据陈廷济等试验,仔猪于28、35、45、60日龄断奶,均以60日龄体重相比,早期断奶的仔猪低于60日龄断奶的仔猪,60日龄以后,早期断奶的仔猪,由于补偿作用明显而增重加快。
早于2周龄的断奶称为超早期断奶,2~6周龄的断奶称为早期断奶。何时断奶为宜,应根据猪场性质、饲养条件、技术水平、母猪利用强度、经济效益、仔猪用途和健康状况等而定,一般认为超早期断奶的经济投入大、对母猪生殖系统的恢复有不良影响,且受胎率低,胚胎死亡率较高。可采用3~5周龄断奶为宜。
6 一贯肥育与阶段肥育
猪的肥育是养猪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养好生长肥育猪,缩短肥育期,对提高生产水平、节约饲料、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的肉食供应等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常用的肥育方法有阶段肥育、一贯肥育和淘汰种猪肥育。阶段肥育又称吊架子肥育,根据猪的骨、皮、肉、脂的生长发育规律,把生长肥育期划分几个阶段(多为三个阶段),即幼猪阶段(体重一般为20~30㎏),架子阶段(体重一般为30~60㎏)、催肥阶段(体重一般为60~100㎏),分别给以不同的营养水平和管理,把精饲料重点用在幼猪和催肥阶段,此方法在我国养猪历史上起到积*作用,至目前有些地方仍在采用。一贯肥育又称直线肥育,按猪的生长发育特点,从断奶至肥育结束,始终采取较高的营养水平,精料搭配随猪的日龄和体重的增长而逐渐增加,一般来讲能量水平逐步提高,蛋白质水平前高后低。
两种方法相比,一贯肥育猪的增重快、肥育期短、节省饲料、出栏率高、周转快、圈舍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阶段肥育吊架子时间越长,猪用于维持需要消耗的饲料越多。
7 杂种优势利用与盲目杂交
杂种优势对养猪的增产潜力不能低估,但杂种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表现出优势,杂种优势的显现受遗传与环境的制约。为了有效的利用杂种优势,必须选好亲本,搞好配合力测定,筛选主要经济性状表现突出的杂交组合,并创造相应的条件。一般来讲,杂种猪增重的优势率为5%~10%,饲料利用的优势率为8%~13%,杂种母猪产仔数的优势率为8%~10%,三品种杂交(又叫三元杂交)优于两品种杂交(又叫二元杂交),双杂交优于三品种杂交。为提高胴体瘦肉率,杂交是其中途径之一,一般来讲,二元杂种可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三元杂种可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双杂交可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严防盲目杂交,决不能让“杂种劣势”给养猪生产造成损失。应重视品种或品系的选择和组配,重视杂交方式的选择。
8 养猪积肥与弃肥变害
养猪的目的不是为了肥料,但粪肥是养猪的必然产物,加深认识和有效利用是值得重视的问题,猪粪尿属于有机肥料,不仅含有农作物所必需的氮、磷、钾等元素,还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对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及其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吸水保墒能力具有良好作用,为无机化学肥料所不及。当前,有机肥料倍受关注,对生产安全的果菜和农作物起到积*作用,决不能偏爱化肥,将猪粪肥弃之不用,不仅造成浪费,加大了农业投入,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对人畜造成潜在的威胁。
9 生产水平与效益
衡量养猪生产水平的指标很多,如母猪窝产仔数、母猪年生产力,仔猪哺育率、肥猪出栏率、体重达90㎏日龄,每千克增重耗料等,但其关键指标应该是经济效益的高低,要取得高额的经济效益,既包括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又包括采用科学的经营管理。究竟一头母猪窝产仔数多少为宜,不是窝产仔头数越多越好,而是产活仔数和断奶头数越多越好。据报道,出生时死亡1头仔猪约损失饲料63千克(公、母猪饲料消耗、人工和药品、圈舍折旧等),10周龄死亡1头,约损失饲料110㎏,应减少胚胎死亡和提高哺育率。但也不能认为生的虽少,全部成活就好,据报道,一头母猪年产22头仔猪,如其饲料效益为****,总盈利为****,而年产14头时,饲料效益降为93.8%,总盈利降为30.8%;一头母猪年提供10头断奶仔猪,每头仔猪应负担饲料145㎏,提供15头,每头负担98㎏,提供20头,每头负担74千克。母猪窝产仔数和母猪年产仔窝数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越高越好。肥育猪也是如此,不能单纯追求生长速度和体重达90㎏的日龄,要考虑经济效益的提高、保证产品质量、适合市场的需求。
10 公母猪与种猪
公猪和母猪是未经去势可以进行繁殖的猪,种公猪和种母猪是经严格测评定为二等以上的猪。
猪的繁殖是养猪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是整个养猪生产的基础,饲养种猪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量多质优的仔猪。猪的繁殖力是养猪生产中一项重要经济指标,直接影响到养猪成本和经济效益的高低。要加强对种猪作用的认识,常言道:“公猪好,好一坡”,“母猪好,好一窝”,如采用人工授精,就应改为“母猪好,好半坡”,“公猪好,好满坡”,可见,种猪是影响养猪生产全局的重要因素。遗传是基础,严格选留种猪,选留依据是一系列的测定,必须责成专业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如从外场购买种猪必须看猪的档案,看体型外貌。
明智的经营者十分重视种猪的投入,重视选种,充分挖掘遗传潜力,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见母就留”,凡猪皆可作种的观念应当改变,一定坚持好中选优,为养猪生产打下坚实的遗传基础。
11 防疫保健与治病
猪病特别是传染病,严重影响养猪生产的发展,猪群发病会造成重大损失,有些病猪虽可治愈,但导致生产水平下降,加大饲养成本。为保证猪群健康,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猪群的保健工作,保持健康水平,做到饲养管理科学化,建立和完善疫病防制体系,做到卫生防疫制度化、经常化。搞好消毒和预防接种,对进入猪场的人员(包括本场职工),一律进行严格消毒,对外来参观人员*好谢绝入内,减少疫病传播,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从外地引种时**做好调查研究,确实无病方可引入,引入后要进行隔离饲养,确实无病方可入场合群。兽医技术人员的职责是猪群的保健,决不能把兽医局限在看病上。
12 饲喂方法与技术
常言道:“同样的草,同样的料,不同喂法不同膘”,要想把猪养好一定重视饲喂技术和饲料形态。
生喂优于熟喂。生料比熟料喂猪可提高日增重和降低饲料消耗,据上海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试验,生料组试验猪蛋白质的消化率较熟料组提高4.6%,粗脂肪提高4.7%。饲料煮熟会破坏维生素并使部分蛋白质凝固,降低饲料利用率,影响增重;增加设备和人力,耗费燃料,加大成本;易使消化器官变弱,抵抗力降低。优点是饲料煮熟味道好,适口性好;可以灭菌,除去一些有害物质。豆类饲料一定煮熟后喂猪。
干喂优于稀喂。干喂的优点是可以促进唾液的分泌,省工,易掌握喂量,有利于保持舍内清洁干燥。据报道,用颗粒料喂猪187日龄体重达90㎏,每千克增重耗料3.5㎏,用粉料喂猪为194日龄和3.6㎏,用稠料喂猪为220日龄和3.9㎏,用稀料喂猪为214日龄和4.0㎏。干粉料喂猪易造成舍内飞尘增加,亦可采用湿拌料喂。
限量与不限量。不限量即自由采食,据对生长肥育猪的研究报道,不限量饲喂猪的日增重高,胴体膘厚,限量饲喂猪的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为了追求日增重,以不限量饲喂为好,为全面考虑可采用前期(即体重60㎏前)不限量饲喂,后期(即体重60㎏后)限量饲喂。母猪应以体况而定,配种前过分瘦弱的母猪宜采用不限量饲喂,对后备母猪应于配种前1~2个月适当进行限量饲喂或进行“冲淡”饲养,种猪过分肥胖是造成繁殖疾患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喂次数应根据饲料形态、日粮营养浓度、日龄和体重、生理特点等而定,如日粮营养浓度不高,饲料体积大,应适当增加日喂次数,小猪阶段应增加日喂次数。喂猪的饲料应保持相对稳定,变动时应采取逐渐变更的办法,骤减或突增以及突然变换饲料,会引起消化机能的紊乱。建立稳定的饲养制度,定时饲喂,使猪形成条件反射,促进消化腺的活动,可提高饲料利用率,保证充足的饮水,宜采用自动饮水。
13 设施与人才
传统养猪向现代养猪转变,养猪设施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饲料加工与调配、环境控制与粪污处理、饲喂系统与饮水、供热采暖与通风降温、检测与清洁消毒、信息系统等,如何让现代化的设施在养猪生产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人才培养和配备是十分重要的。赶马车的同志要想成为汽车司机,就必须学习,要持证上岗。不是什么样的人都能把猪养好,不是什么样的人都能利用现代化的设备,要重视人才培养,新入场的职工一定在老职工的领带下,逐步掌握技术。否则,现代化的设施就起不到推动生产发展的积*作用,没有爱岗敬业、学有专长的人才,现代科学技术就很难变为生产力,高产、优质、高效养猪目的是靠人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