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来担心监管部门上门,现在是发自内心地欢迎他们来检查指导。”在11月30日市市场监管局举办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道德讲堂上,“长轩糕点”小作坊负责人刘长山分享了自己“持证上岗”的经历。
“长轩糕点”原是常州市一家大麻糕作坊,有着食品小作坊共有的“病症”:卫生条件差、设施设备简陋。自我省出台《江苏省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后,天宁区市场监管局积*沟通,按照小作坊卫生规范要求对场地进行改造,帮助刘长山的小作坊顺利通过验收,领到了《食品小作坊登记证》。“从原辅材料进货、查验,到标签标识的管理等,无一不细细叮嘱。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刘长山说。
“持证上岗”以来,刘长山的小作坊两次扩大规模,已建设成为标准的食品加工场所,大麻糕系列特色产品的销量逐步提高。目前,“长轩糕点”月销售额近10万元。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市场监管局精心组织、高效落实,梳理出一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在全省**提出培育扶持“名特优”食品小作坊,并首创“互联网+阳光作坊”管理模式,成功为传统土特产“老味道”焕新找到了出路。
为破解小作坊监管难题,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对食品小作坊开展了全覆盖排查,发现了一批以传统工艺为主、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食品小作坊,并对其进行多轮现场指导帮扶,助其提升改造软硬件设施,提高了食品小作坊的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及时查处不合规范、无证经营的“黑作坊”,充分保障市民舌尖的安全。截至12月2日,常州市共有536家食品小作坊“亮证经营”。
市市场监管局还对符合条件的小作坊授予“名特优”称号,目前,已培育常州市首批包括横山桥百叶、双桂坊麻糕、郑陆脚踏糕在内的“名特优”小作坊12个,今年年底将累计建成省、市级“名特优”示范食品小作坊60家,在推动作坊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提档升级的同时,让常州饮食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