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解决好人们的吃饭问题是**要务。山东作为农业大省,是保障全国粮源供应的重要“根据地”和“大粮仓”,扛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重要责任。近年来,山东着力抓生产、促流通、强产业,全省粮食生产稳定、储备充足、供应充裕,粮油市场和价格保持总体平稳,粮食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今年夏粮喜获丰收:山东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今年夏粮总产量513.84亿斤,比上年增加3.18亿斤,增长0.6%;单产435.23公斤/亩,比上年增加9.97公斤/亩,增长2.3%。总产、单产双创历史新高。山东扎实落实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建设和完善5247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高标准农田5548.5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灾害能力显著增强。从2014年开始,粮食总产已经连续6年保持在1000亿斤以上。特别是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迎难而上抗疫情、保春耕,克服干旱、倒春寒、风雹等不利因素影响,夏粮再获丰收,创历史新高。从调度情况看,今年全省秋粮面积稳中有增,播种基础好,土壤墒情适宜,长势总体良好,为粮食全年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山东粮食储备充裕、可满足全省城乡居民一年的口粮:粮食储备是稳定粮食市场的“压仓石”,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防线。截至7月31日,山东省粮食商品库存725万吨。其中,小麦商品库存320万吨,玉米商品库存152 0173 3840万吨,大豆商品库存110万吨。辖区内各类粮食库存统算,可满足全省城乡居民一年的口粮。
为增强粮食储备能力,山东省大力实施“粮安工程”,加大基础设施整合力度,基本形成了省市级大中型储备库、县级中心库和基层收纳库三级有效衔接、互为补充的粮食储备基础设施网络化布局。目前,全省粮食完好仓容达到4170万吨。另外,山东省**建成云计算架构的粮食流通管理一体化综合性电子政务平台,完成了全省400多家地方储备粮库的智能化升级,实现了省内互联互通以及省平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
山东粮食产业总产值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山东省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品种,粮食品质不断提升。围绕“三链协同”“五优联动”(即: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2019年,全省粮油产业产值10亿级企业69家、20亿级企业25家、百亿级企业5家,粮食产业经济工业总产值4212亿元,稳居全国首位。滨州、潍坊、临沂三市跻身全国地级市粮食产业经济前十位。其中滨州市位居榜首,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72亿元。全国粮食产业经济百强县,山东占18席。
此外,在“优质粮食工程”首期绩效综合评价中,山东被评为全国6个先进省份之一。“齐鲁粮油”品牌入选中国粮油榜影响力十大公共品牌,粮食产业经济“滨州模式”在全国推广,小麦、玉米、大豆3个***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纷纷落户山东。
同时,山东粮食流通体系完善,市场购销两旺、活而有序。去年,山东省共有2511家企业参与粮油经营。其中,国有粮食企业505家,非国有粮食企业2006家。全年粮食购销总量15188万吨,同比增加6%;调入调出粮食4318万吨,与2018年基本持平。统筹抓好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坚决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截至今年7月份,全省共收购粮食5406万吨,同比增加11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