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计划三年内实现上市的加多宝,现在看来困难重重。
日前,中弘股份(1.000, 0.00, 0.00%)(000979.SZ)发布公告,宣布与加多宝和前海银谊共同签署了《债务重组及经营托管协议》。引起业内关注的是,该公告披露了加多宝近年的财务数据,其中,2017年净利润亏损5.83亿元。随后加多宝迅速否认了上述协议和财务数据,与中弘股份撇清关系。
由于双方各执一词,这起债务重组“罗生门”引来深交所两度发布问询函,在中弘股份再三澄清解释而草率收场后,仍留下诸多疑点。
加多宝的真实业绩究竟是什么情况?公告中并未做出解释说明。上周长江商报记者就此事向加多宝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前并未收到回复。
与此同时,中粮包装对加多宝中止了供罐并向法院提交了诉讼申请。
近几年业绩表现不佳,内部经历不断的人事变动,今年与王老吉的官司纠纷不断,又遭合作伙伴奥瑞金(5.360, -0.03, -0.56%)、中粮施压,加多宝可谓是“内忧外患”。清华大学品牌研究员孙巍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加多宝和王老吉两家利润结构并不良好,由于王老吉大健康并入上市公司,多元化分担了凉茶利润下滑的风险。而加多宝则是单体运作,风险不断加大;资金紧缺,这是实情,加多宝需要重新顶层设计,改善业务结构和利润结构,赢得市场。”
被披露净利润负5.83亿
中弘股份协议中披露的销售数据让加多宝如坐针毡:2015-2017年,加多宝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00.41亿元、106.34亿元和70.02亿元,后者与公司高管口中的200亿元相差甚远。
让人更为意外的是,协议显示,三年内加多宝竟曾两次出现亏损,2015-2017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89亿元、14.89亿元和-5.83亿元,公司负债却年年攀升,从2015年的78.14亿元升至去年的152 0173 3840.68亿元。
此外,该协议显示,加多宝资产总计127.15亿元,负债152 0173 3840.68亿元,债务超过总资产3.45亿元。这意味着,加多宝目前已处于资不抵债的情况。
对于上述数据,加多宝立即公开予以否认称,从未与中弘股份等公司签署过《经营托管及债务重组协议》,对于协议所述内容全不知情。也“从未对黄伟清先生出具任何授权”,且协议中有关加多宝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数据“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但是截至目前,加多宝并未对就此事外透露真实业绩及经营情况。
随即,中弘股份给予反击称,“对于加多宝集团不与公司沟通擅自发表的声明深表遗憾和无奈。”
产品铺货滞后市场被蚕食
尽管闹剧已经收场,但加多宝日子也不好过。
在这期间,加多宝发生了一件事,就是与中粮包装(00906.HK)闹翻,后者更联手公司二股东奥瑞金(002701.HK)一同“逼宫”。有业内专家公开认为,加多宝与奥瑞金特别是与中粮包装“开撕”并非明智之举。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在2018年李春林上来后,加多宝并没有太大的改观,反而在顶层设计方面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包括跟中粮的开撕,跟奥瑞金的反目,种种纠纷可以看出加多宝现在是内忧外患。”
事实上,加多宝多年努力所建立起来的强大经销商体系也正被削弱,部分经销商倒戈到了对手王老吉那里,剩下的也被电商冲击得信心尽失。
6月15日,加多宝重新推出了红罐产品,雄心壮志。为此李春林公开发出动员令,全体员工奋战45天,做到有凉茶的地方,必须有加多宝,有加多宝的地方必须有红罐与金罐。
目前距离动员令发布过去将近三个月的时间,但是红罐加多宝的铺货情况并不尽如人意,除了线上可见其身影,线下始终没有进行大规模铺货。
长江商报记者在武汉多家食品零售店并未看到加多宝红罐包装。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曾向媒体表示,加多宝的红罐产品再推遇到很大的阻碍,主要是之前金罐产品的库存较大尚未消化,而红罐产品需要再交付押金,因此经销商动力不足。
朱丹蓬认为,加多宝在收到一部分经销商的红罐预付款后无法及时发货,这是造成红罐产品铺货滞后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此前,部分经销商垫付的费用难以核销,加多宝的渠道系统逼近瘫痪。
随着凉茶商战的延续,加多宝已渐处于下风。中国品牌研究院统计在2017年中发布的数据显示,在罐装凉茶领域,王老吉的市场份额已接近70%。再加上和其正等其他凉茶品牌,由此算来,加多宝市场份额已不足30%。
近日,*高法就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与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红罐包装装潢案作出裁定,驳回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再审申请。这也意味着加多宝与王老吉会继续共享红罐包装。
此次*高法院驳回了再审申请,虽然为加多宝重振市场信息奠定了基础,不过,朱丹蓬认为:“从产业端结合渠道端以及消费端去看,加多宝现在正是处于资不抵债的这种状况,“应该要有人出手救它。否则的话,很难熬到明年。”